您的位置:佛学辞典 > 搜索
六通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Āsravakṣaya-jñāna之一。漏尽知证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法门名义集
一身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离壅无碍。名之为通
祖庭事苑


一、身通,于一刹那际,身随智用周遍十方,对现色身随根善应;二、天耳通,耳根常闻十方一切诸声;三、天眼通,眼根常见十方一切粗细等色;四、宿命通,智随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所作业行因果悉能知之;五、它心通,一念能知三世一切众生心念所欲;六、漏尽通,随智遍知一切诸法而无情欲顺痴爱心。



祖庭事苑


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它心通;四宿命通;五如意通;六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法相辞典
p0294

俱舍论二十七卷十页云:且应辩通。颂曰:通六谓神境,天眼耳他心,宿住漏尽通。解脱道慧摄。四俗他心五,漏尽通如力。 五依四静虑,自下地为境。声闻麟喻佛,二三千无数。未曾,由加行,曾修,离染得。念住初三身,他心三余四。天眼耳无记。余四通唯善。论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依总相说,亦共异生。如是六通,解脱道摄,慧为自性。如沙门果。解脱道言,显出障义。神境等四,唯俗智摄。他心通五智摄。谓法类道世俗他心。漏尽通如力说。谓或六或十智。由此已显漏尽智通,依一切地,缘一切境。前之五通,依四静虑。何缘此五,不依无色?初三别缘色为境故。修他心通,色为门故。修宿住通,渐次忆念分位差别方得成故。成时能缘处性等故。依无色地,无如是能。诸有欲修他心通者,先审观己身心二相,前后变异,展转相随。后复审观他身心相。由此加行,渐次得成。成已不观自心诸色,于他心等,能如实知。诸有欲修宿住通者,先自审察次前灭心;渐复逆观此生分位前前差别,至结生心;乃至能忆知中有前一念。名自宿住加行已成。为忆念他,加行亦尔。此通初起,唯次第知。惯习成时,亦能超忆。诸所忆事,要曾领受。忆净居者,昔曾闻故。从无色殁来生此者,依他相续,初起此通。所余亦依自相续起。修神境等前三通时,思轻光声以为加行;成已自在,随所应为。故此五通,不依无色。又诸无色,观减止增。五通必依止观均地。未至等地,由此已遮。如是五通,境唯自下。且如神境,随依何地,于自下地,行化自在,于上不然。势力劣故。余四亦尔。随其所应。是故无能取无色界。他心、宿住、为二通境。即此五通,于世界境,作用广狭;诸圣不同。谓大声闻、麟喻、大觉、不极作意,如次能于一二三千诸世界境,起行化等自在作用。若极作意;如次能于二千三千无数世界。如是五通,若有殊胜,势用猛利,从无始来曾未得者,由加行得。若曾惯习,无胜势用,及彼种类;由离染得。若起现前;皆由加行。佛于一切,皆离染得。随欲现前,不由加行。六中前三,唯身念住。但缘色故。谓神境通,缘四外处色香味触。天眼缘色。天耳缘声。若尔;何缘说死生智,知有情类,由现身中成身语意诸恶行等;非天眼通能知此事?有别胜智,是通眷属,依圣身起,能如是知。是天眼通力所引故;与通合立死生智名。他心智通,三念住摄。谓受心法。缘心等故。宿住、漏尽、四念住摄。通缘五蕴一切境故。此六通中,天眼、天耳、无记性摄。许此二体,是眼耳识相应慧故。若尔、宁说依四静虑?随根说故,亦无有失。谓所依止眼耳二根,由四静虑力所引起,即彼地摄,故依四地。通依根故,说依四言。或此依通无间道说。通无间道,依四地故。余之四通,性皆是善。若尔;何故品类足言:通云何?谓善慧。彼据多分;或就胜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五卷十四页云:六通者:云何为六?一、神境智证通。二、天耳智证通。三、他心智证通。四、宿住智证通。五、死生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云何神境智证通?答:领受示现种种神境,乃至广说。是名神境智证通。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答:于诸神境所有妙智。云何天耳智证通?答:以天耳闻种种音声,谓人声,非人声,远声,近声等。是名天耳智证通。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答:于天耳境所有妙智。云何他心智证通?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如是有嗔心、离嗔心,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举心,掉心、不掉心,寂静心、不寂静心,不定心、定心,不修心、修心,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智证通。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答:于他心等所有妙智。云何宿住智证通?答:能随忆念过去无量诸宿住事,谓或一生,乃至广说。是名宿住智证通。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答:于诸宿住所有妙智。云何死生智证通?答:如明广说。云何漏尽智证通?答:亦如明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