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三界之一,谓身体与宫殿国土物质的物,总为殊妙精好,故云色界。色界四禅有十八天。四禅天及三界。【又】十八界之一,青黄赤白等眼根所对之色境。自持体与他法差别,故名色界。
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恶之色,而有清净之色,始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一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质,故名色界。(梵语阿迦腻吒,华言质碍究竟。一十八天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
问色界何相?答诸色眼曾现见,及眼界于此增上,是色界相。眼界于此增上者,谓依色根增上力外境生故,如色界相声香味触法界相亦尔。
谓有诸法。色贪随增。是名色界。复次色界系。十四界十处五蕴。是名色界。复次下从梵众天。上至色究竟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色界。
色界四禅,共十八天,谓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
一、初禅三天 自此已上,身衣随意,无复男女,但以禅定法喜为食,内有觉观心故,外感火灾所坏。
一、梵众天 超六欲天,远离饮食、淫欲、睡眠三种过患,故名为梵。梵者清净离染之谓也,通而言之,四禅皆名梵天,皆清净故。别而言之,初禅创离欲染,独得梵名。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民众也。盖以欲界习定,创得初禅,禅力未深,故命终后,生为梵民,身半由旬,寿二十小劫。
二、梵辅天 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盖以在欲界中,既得初禅,数数修习,禅力渐深。故命终已,得为梵臣,身一由旬,寿四十小劫。
三、大梵天 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大千世界中之一小世界也。盖以在欲界中,数习初禅,次复诃厌觉观,舍弃初禅,入中间禅。已离觉染,未离观染,名为无觉唯观三昧,于中为求作梵王故。兼修四无量心,故感生此天。身一由旬半,寿六十小劫,但其恒怀大慢,自谓我是一切众生之父,由其为世界主。凡遇佛出,必先请转法轮(觉观亦云寻伺)。
二、二禅三天 内有喜故,外感水灾所坏。
一、少光天 谓此天光明少故,不论人中天上,欲界初禅,但于无觉唯观三昧。不住不着,专精求进,创得无觉无观三昧,入第二禅(从二禅去,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无觉无观三昧)。禅力未深,命终得生少光天中。火灾不到,寿二大劫,身二由旬。
二、无量光天 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人中天上,数习第二禅力,命终得生此天。寿四大劫,身四由旬,余如前说。
三、光音天 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寿八大劫,身八由旬。
三、三禅三天 内有乐故,外感风灾所坏。
一、少净天 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不论人中天上,梵天光天,但于二禅,不住不着,一心精进,创证第三禅者,命终即生此天。水灾不到,身长十六由旬,寿十六大劫。
二、无量净天 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数修第三禅力,命终得生此天。身三十二由旬,寿三十二大劫。
三、遍净天 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深入第三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身六十四由旬,寿六十四大劫。
四、四禅九天 三灾俱不能到。
一、无云天 自此天以上,云居轻薄,故名无云。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禅,但于三禅,不昧不着,一心精进,创证第四禅者。命终得生此天,果报微妙,宫殿随身,并如云之地,亦所不须,三灾俱不能到。身一百二十五由旬,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二、福生天 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数修第四禅力,命终得生此天。身二百五十由旬,寿二百五十大劫。
三、广果天 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深入第四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身五百由旬,寿五百大劫。
此上三天,凡夫所居。
四、无想天 由于人中天上,秉外道邪说,厌患粗想,数修习力,伏除欲界初二三禅贪染,依第四禅,灭除前六识、心、心所法,令不现行,心灭为首,名无想定。得此定也,不退不失,命终即生无想天中。身亦五百由旬,寿亦五百大劫。初生半劫,犹有微想,作意入定,六识不行。共经四百九十九大劫,如其本时习定之相,不动不摇,无所分别。至后半劫,由种子力,想心复生,便从此没,决堕欲界。
此天外道所居。
五、无烦天 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身千由旬,寿千大劫。但自此而上,更有增进,永不退转,乃三果圣人,杂修有漏无漏禅下品所感而生。谓人先入第四禅已,于此定中,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续现前。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如是渐渐减至二念无漏,二念有漏。二念无漏时,名杂修加行成满。次起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名为根本成满,以用无漏,夹熏有漏。色定转明,果报转胜,由此资于故业。故命终后,得生此天,自此以去五天,称为五不还天。
六、无热天 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乃杂修禅中品所感,用前下品根本三心为加行,更引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即生此天。身二千由旬,寿二千大劫,余如上说。
七、善见天 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乃杂修上品所感,用前六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资其故业,得生此天。寿四千大劫,身四千由旬。
八、善现天 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乃杂修上胜品所感,用前九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得生此天。身八千由旬,寿八千大劫。
九、色究竟天 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乃杂修禅上极品所感,用前十二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均生此天。身一万六千由旬,寿一万六千大劫。
此上五天,名五不还天,为三果圣人所居。
又色究竟中,有摩醯首罗,此翻大自在天。
p0566
瑜伽五十六卷八页云:问:何等是色界?答:若色根增上所生,若彼于此为增上;是名色界。如色界,乃至触界,当知亦尔。
二解 瑜伽一百卷十四页云:言色界者:谓四静虑,并静虑中间。有十七地。
三解 显扬一卷十六页云:二、色界。谓已离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
四解 俱舍论八卷一页云:此欲界上,处有十七。谓三静虑,处各有三。第四静虑,处独有八。器及有情,总名色界。第一静虑处有三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第二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第三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有八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四、无烦天,五、无热天,六、善现天,七、善见天,八、色究竟天。迦湿弥罗国诸大论师皆言:色界处但有十六。彼谓即于梵辅天处,有高台阁,名大梵天。一生所居。非有别地。如尊处座,四众围绕。
五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一卷十页云:问:色界云何?答:诸色为眼已正当见,及彼同分;是名色界。已所见者:谓过去色。正所见者:谓现在色。当所见者:谓未来色。及彼同分者:谓有四种彼同分色。一者、过去彼同分色。谓色界,不为眼所见已灭。二者、现在彼同分色。谓色界,不为眼所见正灭。三者、未来彼同分色。谓色界,不为眼所见当灭。四者、未来毕竟不生色界。或有色界,于一有情,是同分;于二三四乃至百千诸有情等,亦是同分。谓此色界,是一有情眼所见;亦是二三四乃至百千诸有情等眼所见故。如百千人同观初月。然此色界,于诸缘彼生眼识者,名同分。于不缘彼生眼识者,名彼同分。又如众中,有一伎女,形容端正,众具庄严;诸有缘之起眼识者,彼色界,名同分。诸有不缘起眼识者,即彼色界,名彼同分。又如法师,升座说法,言辞清辩,形貌端严;诸有缘之起眼识者,彼色界,名同分。诸有不缘起眼识者,即彼色界,名彼同分。或有色界,于一有情,名彼同分;于二三四乃至百千诸有情等,亦名彼同分。谓彼色界,在隐映处。无量有情,不能见故。或有色界,一切有情眼所不见。即彼色界,于一切时,名彼同分。如妙高山中心之色,及大地中大海下色,一切有情,无有见者。问:彼色岂非天眼境界?答:彼色虽是天眼境界;而无用故,此不观之。复次非一切时天眼现起;故有彼色,天眼不见。问:彼色岂非佛眼境界?答:彼色虽是佛眼境界;而无用故,佛不观之。复次非一切时有佛出世;如今无佛,既无佛眼;故有彼色,非佛眼见。问:何故见色眼,于自有情,名同分;于余有情,亦名同分。而所见色,于见者,名同分;于不见者,名彼同分耶?答:容一色界,多有情见。无一眼界,二有情用故。谓有色界,一有情见;容二三四,乃至百千有情亦见。是共见故;诸有见者,此色界于彼,名同分。诸不见者,此色界于彼,名彼同分。无一眼界二有情用;况多有情。是不共故;诸用此眼,能见色者,此眼与彼,名同分。诸余有情,眼若见色,若不见色,此眼与彼,亦名有作用。眼既是不共;于一切时,相恒定故。如色界,声香味触界,亦尔。同分彼同分品类差别,皆相似故。
六解 此是十八界中之色界。法蕴足论九卷十七页云:云何色界?谓如色处。
七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色界?谓有诸法,色贪随增;是名色界。复次色界系十四界,十处,五蕴,是名色界。复次下从梵众天,上至色究竟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色界。又云:云何色界?谓欲色界,总名色界。又云:诸有色法,总名色界。
八解 此十八界中之色界。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色界云何?谓色,为眼已正当见,及彼同分。
九解 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色界云何?谓色贪随增法。
十解 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色界云何?谓欲界色界,总名色界。
十一解 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一切色法,总名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