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老师2010青岛打七问答

齐志军老师 | 2018-06-23 | 下载

         学人:那些人说,中道那个是。
         齐老师:把中道扔到垃圾桶里。
         学人:中道也没有。
         齐老师:中道是一边,空假两边是一边,这还是两边。这个教下讲彻也能讲到这儿,这叫"空假不立中亦无"。要是禅,不这么说话。

         学人:菩提和佛性,能不能划等号?
         齐老师:论相等,可以写一本书;论不等,也能写一本书。都能引到好处,但总归是戏论。
         学人:戏论,还是戏论。
         齐老师:全都是戏论。其实也可能在这说的过程中,突然磕着撞着,"噢--"!这么回事!把说的话忘了,把这个真意领悟了,这戏论就站不住脚了。戏论站不住脚了,所谓的正论也站不住脚了。

         学人:像《圆觉经》说的那个"以幻修幻"……
         齐老师:不是以幻修幻吗?这样说吧,心中心法是不是幻?你们打七是不是幻?你要认为不是幻,那你错了。
         学人:我的意思是,这样会不会偏空?
         齐老师:你哪空了?
         学人:以幻修幻,老认为这个世界什么都是假的。
         齐老师:当然什么都是假的。
         学人:就好像没有那个妙用。
         齐老师:妙用不是假的吗?你认为妙用是真的呀,哎呀,你可弄错了,当然是假的了!然后反过头来:"从来真是妄,而今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你啥时候立真,我啥时候跟你说都是假。你说你落空,我说你着有,你那儿有个"空"。有个空也不对,那是着有了,那不是落空了。有一个空的理论在,那是个妄想,是戏论。
         学人:要是不戏论,就没东西说了。
         齐老师:要是不戏论,就可以敞开说了,可以说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那就可以这样说了:说了就是没说!"佛四十九年未说一字",四十九年没说一字吗?他说没说一字!
         学人:它是一体的。
         齐老师:《心经》先说的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跟空相同,空跟色相同。到这儿意犹未尽,为什么呢,你要怀疑成这是俩东西、它俩一样咋办啊?补了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并不是俩东西啊。光读前半句,好像它是俩东西,不是那回事,那是一回事。
         学人:真空妙有是一回事。
         齐老师:其实,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根本不是在真空外头有个妙有,妙有外头有个真空,根本不是那回事。

         学人:如果"保"的话,怎么下手比较好?
         齐老师:保任什么?我打个比方吧:"哦,我的孩子怎么养?""那我先看看你的孩子。"
         学人:保的就是老人讲的"一念不生了了灵知"。
         齐老师:是理论上知道了,还是真的体验到了?
         学人:体验到了。
         齐老师:体验到了,当然是保任它。你所谓你体验到的这个灵知,无梦无想时,它在不在?
         学人:一直在。
         齐老师:你说说它在的证据?你证明了它在,这叫踏实了。要不然,一直在这疑着。
   你不找证据,我给你找个证据吧。你叫什么名字?"XXX"。你跑到石头那儿,"XXX ,XXX ,起来,起来。"那个石头会不会起来?不会吧。你正睡着了,无梦也无想,"XXX,起来",拍你一下,你起来了吧。它怎么会不在呢?它不是断灭啊。先从这个角度认识,我这也是方便说,有相的色身不是我,那个才是我,常乐我净的我、法身的我。还轮回吗?那个我从来就不存在轮回,它就没变过。你要想脱轮回苦海,那个我它本来不在苦海里,所以叫"本来是佛"。那是你修来的吗?根本不是,本来是佛。
         学人:老是着相。
         齐老师:习惯了。一着相,就拉回来,这就叫保。
         没法直指吗?这就是直指啊。但管用吗?所以就费费劲吧,别怕吃苦,打打座啊,拿这个辛苦换来的,他还脚跟点地,踏实些。

         学人:老师,如果是没证到佛性的话,到凡圣同居土去啊?
         齐老师:我问你现在在哪里?你不在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里吗?

         学人:老师,心中心法搞不搞闭关哪?
         齐老师:闭关、打七本是好事,我不反对,但我为什么不加鼓励呢?闭关和打七这两样事儿,现在是有这种风气呀,那都成了镀金了啊!
         学人:咱闭关搞实的嘛。
         齐老师:搞实的,就闭心关吧。心真实,一切唯有心真实。闭心关,也包括你找个地方闭,也包括你不找个地方也能闭。
         我的意思是说,闭关你就悄悄去闭吧!满世界嚷的,一般就是攫取名利的。并不是说恐怕产生弊端,现在已经产生弊端了,都成了镀金了。

         学人:齐老师,在火车上汽车上要打坐,怎么办?
         齐老师:那也可以,我就那样打坐过,实际上心中心法适合忙人修, 不是不适合。但你不能找理由去间断,一间断就麻烦了。据我的经验,大约完成千座的不到百分之十,这都是灌过顶的。不容易,坚持一千座的人比例不大。也有比我更难的,人家都能坚持的也有,但是这种比例不大,有这样的人。

         学人:其实到究竟,因果也是空的,是吧?
         齐老师:那是以后的话。"因果是空的"这个话,转了好几个圈了。咱少转几个圈,我给你这样说:
          因果的性质是什么?--因果的性质是空。
         世间大苦海的规律是因果,这个苦海要不要离开?--是要离开的。
        怎么离开?--要修出世间法,出世间因果。
        出世间法能不能灭掉这个大苦海?--能。
        为什么能?--因为它本来就是空的,不是你修行把它灭掉的。要是说它本来不空,你是灭不掉它的。是这么说它本来是空的。
        你要直接说这一句,就把你绕糊涂了,你要弄清楚了,这个条理非常清晰呀!我跟你用经答一答吧。《金刚经》云:"往昔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落不落因果?
         学人:不落。
         齐老师:对啊,落因果还"则为消灭"吗?应该去受罪的。
        因果论一过头,有人说佛也在因果了,麻烦了。达摩祖师《血脉论》说:"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佛无因果。"甭说佛了,阿罗汉他都可以"不受后有"!

         学人:老师,我打坐时突然一个喷嚏,我觉得好像有两个我,被惊醒的那个我,是不是灵知啊?
         齐老师:你要不这么说,它是,你这么一说就不是了。
         学人:哈哈哈哈。
         齐老师:只能用,不能卖。一卖弄就走样,它就不是了。
         学人:我把那个打喷嚏的那个我称作假我,这个惊醒的我就叫真我。
         齐老师:都是假我!
         学人:都是假我?
         齐老师:甚至可以有好多好多我。佛菩萨的我更多,化身千百亿。
         学人:这个我跟明心见性有什么关系吗?
         齐老师:这个时候就没有明心见性那个概念。要是往上一靠,就把明心见性给污染了。明心见性是回过头来说的。
         根本就没有是它的余地!那才是真的。是什么呀?是佛性?佛性是什么干屎橛!到这才是真佛性。开悟见性?笑话!开什么悟啊,啥时候迷过啊,从来都没迷过!这是真开悟了。还有什么灵知?灵知你赶都赶不走,它不常在嘛?!还用你开发它一回啊?!这是真灵知。
          哦,这时候有,过一会儿没有了,那是假的!那都不是真的,哪会真的啊!啥时候离开过你啊?从来都没离开过你!

         学人:老师,庞居士他的闺女说是"百草头上西来意",为什么她说百草是西来意?
         齐老师:百草头上西来意,这不是庞灵照讲的,是庞婆讲的。庞居士立论,庞婆给推翻,他们的女儿推翻他俩。
         学人:哎,是是。
         齐老师:要是没有庞居士一开始那一句,庞婆说这个也不见得对;有了庞居士那偈子,庞婆这句正恰如其分。如果没他俩那偈子在先,庞灵照那个她也立不起来。有庞居士、庞婆他俩刚说过,庞灵照表达的正好是他俩的意思。看着像是反对的,其实表达的正好是他俩的意思。这就是用不同的语言说共同的东西,这是真意,叫意在言外,真意就在你的语言外头。
         还有一个用语不同、意境相同的:"如来禅"和"祖师禅"。永嘉禅师的《证道歌》:"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他那个境界啊,跟后来说的"如来禅许你会,祖师禅你没梦见",实际同一个意境。但是为什么又弄了个祖师禅出来呢?因为如来禅被污染了,把那些高下凡圣塞进去了,不能凡圣一如了,那就不用了。祖师的话是凡圣一如的境界,所以我就说:祖师禅你不能会。
        所以明心见性、开悟啊,大概年头一多可能慢慢就不能用了,再换一个词。证不到平常心了啊!弄到有高下、有凡有圣了啊。不离开建立或诽谤,跟见性就不相应。

         学人:《永嘉证道歌》里面有一句"幻化空身即法身",这个是不是明心见性?
         齐老师:他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这是证道了啊。"不除妄想不求真",那是在"除了妄想见真如"那个基础上说的话。就像《心经》的"无苦集灭道",是在你通达了苦集灭道的道理之后说的话。

         学人:老师,我在上座的时候,有时候心里就觉得那种空荡荡的感觉。那个时候……
         齐老师:"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学人:我那时候用持咒啥的?
         齐老师:你就别理它了!为什么不理它?因为它好啊!好的我都不理,坏的更不用说了!要是这样,它不是解脱道吗?你要是光理好的,不愿要坏的,还在轮回里呢。
         学人:但有时候,好像拧不过它那个劲儿。
         齐老师:这就是习气呀,除习气呀。这你就知道除习气除的什么了。所以在这儿说,"不除妄想不求真"。你的习气是除妄想求真如啊。不除妄想不求真!看看除了没有?实际一开始的时候,你就是除妄想求真如,也没多大错,方便道嘛。
         学人:那除习气种子,是主要任务了啊?
         齐老师:那你看除的什么习气啊。你总是要建立和诽谤嘛,总是要两边对立嘛,把这个习气除了!说一个"不除妄想不求真"多好用啊。在这儿说它,这个话就很好。
        《楞伽经》里有这个意思:菩萨离开二边,建立及诽谤,是名菩萨入欢喜地。还有佛有众生,还在这儿、那儿,离不开两边,那根本就不到欢喜地。总是在"我开悟了、我没开悟"里转,或者象你说"我没开悟",我听着像"我开悟了"是一个意思。啥?为什么会是一个意思?因为这都是没离开两边,它不是同一个意思吗?!所以,真开悟的人,他不会说他开悟了,也不会说他没开悟。离开这两边,那才能相信。
         家庭有人,你想家庭平安;家庭没有人,你想建立家庭;看见学佛了,你就想成佛;说个开悟,你就想开悟……开悟证道要是在这种范围、这个思维里解决问题,开悟不是妄想吗?
         学人:是。
         齐老师:这时候要是不求开悟,刚好成为真开悟的了。哦,家庭不顺了、没发财……那是业障吗?那是业力,你在因果里,那不叫业障。业障是障你成道、障你解脱,这叫业障。哪障呀?心障!离心无法,心障!因为你心里对于佛教的成就,也按求世间法那个规律去求了,用那种"建立"的方式。其实这要舍!舍掉你那个有所求的心,这才行。哦,什么也得不到了,你就得到了,这就叫"得了个无所得"。得了个无所得,这才是真与道相应。

         学人:学佛,是为了成佛才去修行,这不成了有为而修行?
         齐老师:要假如刚入佛门的,当然了,你还是让他诽谤世间法,建立佛法,要不然的话他没法进去呢。到最后,你还弄这,这不行了,没法进步了呀,思想还是那样能行吗?现在我们不是在打七嘛,有人管打七的地方叫做"选佛场"。

         学人:老师,有一句话就是善和恶。不管你做了什么善事,都不能有所求。
         齐老师:咱从这个话题说起啊,"什么是佛教?"。
         有一个简洁的答案叫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诸佛教",那就是十方三世诸佛成佛都是这么教化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三个意思,你要说简单的话,"诸恶莫做"是人道,"众善奉行"算天道,"自净其意"才是解脱道。
         湛愚老人写书写到最后,《心灯录》最后这么落了一笔,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哎,"自净其意"哪去了?你看糊涂不糊涂?
         学人:糊涂。
         齐老师:所以,元音老人说这本书不是不能读,读它要有"鹅王择乳"的手段。这书里头有精华,不是没有,但是也有毛病。

         学人:齐老师,您给我们讲讲"狗子无佛性"。
         齐老师:有人叫我讲过,我说:"不对,不对。狗有佛性,你没佛性!"别想建立个啥理论!把你那个理论扫掉了正好!

         学人:齐老师,自性光明吧,那个光明……
         齐老师:心光啊,哎呀,我心里亮堂堂的!就是那一种。你说像是灯光这样的光,不是没有,有,你别认这个啊,神神鬼鬼都会玩这一种啊。
         学人:有光影的那种光……
         齐老师:也可能会伴随着有,但是你别错认了。
         学人:心光,是不是一般比普通光要强?
         齐老师:佛经里对心光的描述是"过百千日",就是超过百千个太阳的光明。
         学人:但是它不亮,不亮。
         齐老师:它超过百千个太阳,它必定是不是那样个亮法,不是象太阳那么亮法。心光就是心里亮堂堂的。

         学人:师父,打坐出现不舒服了,疼啊,这个观照有时候去不掉。
         齐老师:是的,是去不掉。要先确诊一下,是不是器质性的病变。如果不是,别管它。这儿疼了那痒了,就是不修行的人也常有,他们都不在乎,我们在乎了,比他更执著啊?这有个前提,就是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学人:打坐,这方面业障多,不是这疼就是那痒。
         齐老师:我总不愿意用"业障"这个词。为什么呢?是心有障,但总不理解为心障,他理解为以前做过什么什么事,外头的那个力量现在讨债来了。这种理解不是不可以,初学的刚入门的可以,现在都已经修行了,还这样理解,碍事不碍事?这才是障碍呢!整天把业障挂在嘴上,它本身才是业障。这些病痛不是你能空掉的,它是本来空的。我说的意思,不是观空把病痛去掉,我说的是:"把你想去掉的心空掉!"

         学人:释迦牟尼佛,说他是大法王,也说他是大医王。这个大法王比较好理解,这个医王怎么……
         齐老师:大医王是这样,并不是指的治你身体的毛病,是指的治心病。治贪嗔痴慢疑的病,就是大医王。
         现在好多人,都是发心为了身体健康就学佛。其实啊,我个人的看法我也直说了:为了身体健康,不能算错误,但你别跟解脱道放在一块儿啊。健康了又怎么样呢?健康了以后他就不死了?能多活几年?也不见得。人的寿命,跟他的身体健康不健康,可能不是正比。

         学人:师父,在我们修的这个法里边吧,介绍了哪个手印可以治身体的病。我们结这个手印,实际上就是佛菩萨的加持力。
         齐老师:你讲的完全有道理。但既然是这样,跟众生有关系吗?跟他有关系,它就会有千差万别的疗效。因为众生千差万别,疗效也不会完全相同。还跟那个病人有关系啊。有的病你用这个方法治,有的病你用这个方法治没辙。再好的办法哪能万能啊。
         学人:业障病呢?
         齐老师:业障病也有能治的,也有不能治的,也不是全部都能治,全部不能治。我们现在一说身体不好了,都说业障。业障是障碍什么了?它障碍你成道,你比方身体病了,没办法打坐了,它障碍你成道嘛,这可以说是业障,不是障碍你身体健康。只要你成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什么身体不身体的!

         学人:老师,就是说的那个念佛的人切忌死气,修禅的人切忌不要飙气,学密的人切忌妖气,对这几个是怎么理解?
         齐老师:这是有可能的。它那个是纠偏用的,有可能产生另一个弊端,但是你可以防止它。比如,参禅是提起话头,我们的观照是放下,我们的观照和参禅正好相反。
         学人:什么意思?
         齐老师:方法不同,但是目标是相同的。因为都归到明心见性、开悟这一块了。

         学人:师父,座下的时候,不起妄念的时候,心一直这样空荡着,就可以了,是吧?
         齐老师:要是不起妄念,你管它干什么呀!
         学人:一开始起妄念。
         齐老师:一念接一念,并且他不知道,是要警觉,要发现,不能跟着它跑。
         学人:现在能发觉了,哎呀……
         齐老师:发觉了,断它!断!断!断!
         学人:呸。
         齐老师:这也是办法,念佛也是办法,追顶念也是办法……你无论用啥方法,只要你断了不跟它跑就可以了。这才第一步啊。
         你知道么,一旦你已经到体验了,就是说认灵知不认妄念,还要啥去对治妄念干什么呀。一激灵,就回到灵知那儿了呀。这还不到底呢!
          妄念不为害了,它起了就是没起,妄想纷飞就是没起念!--不到这儿不算究竟!但你不能说那就是凡夫的妄想纷飞,你还不能说是,你还不能说不是。
         学人:那多少个人可以这样继续的?
         齐老师:现在都能!都是不肯。不肯,只好给你个方便。你说我那个总是认妄念不认灵知,那只好做第一步:不要跟妄念跑。
         不要跟妄想跑,那是小孩科呀。那还用跟它跑呀?跑什么啊?它都不是东西,我跟它干啥!一机灵,灵知现前了。妄想它就是乱,它有什么危害啊?它有就是没有!它能害着你啊?谁去断它干啥呀!这不就这意思嘛,断它不多事吗!断它干啥?它根本就作不了主!以前它老是作主,老是跟它跑,现在它跑它的,它总作不了主。到这儿,还没有到最后。
         哎呀,有些是意在言外的,要是说,有可能会误解,说多了!所以最后只能这么说:"本来是佛,观什么照!"这才是真观照。前头什么"不随念转不随境迁"呀,什么"凛然一觉朗然现前"啊,那些都是方便说,全都是方便说。
         学人:但我们可以借用一下。
         齐老师:那你没法不那样说啊,他不到那儿。实际上越是究竟越是容易!他都是不肯,不肯。
         学人:有时候断了,那个"本来是佛"……
         齐老师:什么本来佛不本来佛的!那话是烘托啊,不能记那个词呀。一记那个词,它醍醐反成毒药!了义不能建立、了义不能诽谤,它是意在言外。所以有时候就教外别传,不说话了,拈花一笑就传给你佛的心印了。
         在这儿讲观照多难哪,说不清楚。在石家庄讲观照,一句话也就说完了,人人都懂:什么叫观照?生活禅就是观照!就这么简单,他们懂生活禅呐。
         学人:唉对呀,生活禅就是观照。
         齐老师:生活禅就是观照。净慧法师倡导生活禅呐,确实是个新思路。为什么呢?要是还是老思路参话头,现代人都提不起疑情了,你让他放下还不好办呢,你让他提起疑情更难。
          我在另一个地方讲观照,也很容易,山东曲阜,有个国学班要灌顶,讲观照:什么叫观照?八个字就是观照: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们都懂。

         学人:师父,观照是不是好像体会它?
         齐老师:这个思路是把观照当作个事,整天提起这个事来。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观照是没事。什么时候发现有事,什么时候观照。但是有事也发现不了,跟着妄想跑了也不知道,这需要提起警觉。不是提起警觉看看有没有观照,是发现跟着跑了,停!断!不能跟它跑!这就是观照。

         学人:老师,打坐的时候,是不是把入定作为好坏的标准?
         齐老师:你一当标准,话就得说反。你要不当标准,打坐入定当然是好事。当标准,那么就说:哪一座你最艰难,根本不可能入定,硬憋下来的,你没间断,那一座才最好!这个说法就是对治你的思想--追求入定。那一座质量最高!为什么呢?你没那一座你就间断了!

         学人:打坐当中老不入定的话,有可能见性吗?
         齐老师:你考虑定的问题,把见性扔一边。考虑见性的时候,把定扔一边。
         学人:不打坐也能见性?
         齐老师:当然能。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很少。目前还是坚持完你的千座,就有希望。
         学人:我现在就是觉得没有信心,怎么打坐越来越差呢?
         齐老师:什么叫差? 什么叫好?
         学人:有时候坐不住了。
         齐老师:我刚才说他--打坐地方都没条件,但是它不间断,我认为这一座质量最高,就是纠正这个偏的啊!
         学人:我觉得这是鼓励人的话。
         齐老师:这是鼓励的话。但入定就能成佛吗?那这块石头早成佛了。成佛跟你入定没直接关联。
         学人:有那么一部分人,不依靠这个定力也能见性,您是说……
         齐老师:在今天这个打七语言环境下,我要还说不依靠定力就能见性,我这个话就容易误解了。但是我也没说非依赖它,才能见性。
         学人:但是你见性那一瞬间,是不是一定在定中?
         齐老师:没有什么定与不定。有定与不定,它就根本不相干。还在那儿有出有入的定力啊?

         学人:有这么一种人,好比说这个人慧根比较好一些,但是定力差一些。
         齐老师:那是说有出有入的定。
         定力强、慧力差的人,他容易认光影就是境界。他把那光明境界认为是佛性,这是他的岔路。
         慧力强、定力差的人,他容易落到概念里,你比如说:见性就是不见性,无见之见才是真见,也没有悟也没有不悟……这一套理论他弄得特熟,你说到别的,他都能忍,你说他不见性,那立即就恼了。这是落概念的人,你就不能在概念上说他不是。

         学人:我们现在每个人和释迦牟尼佛,应该说也是都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的……
         齐老师:你这个"没差别",我给你加个注解:差别就是没差别!什么是无差别啊?千差万别,这正是无差别!

         学人:这个三藏十二部,佛说的经典,哪些是方便说,哪些是究竟说?
         齐老师:要深入经藏。你可以研究天台教义化法四教、化仪四教、五时说法和华严宗的小、始、终、顿、圆。
         学人:像《法华经》、《金刚经》、《地藏经》、《阿弥陀经》,哪一些是究竟说?
         齐老师:我认为全是圆教。你看你要从哪个角度看。
         学人:《阿弥陀经》也是?
         齐老师:也究竟!为什么彼诸佛等亦称赞释迦牟尼佛,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啊?佛说法的地方是不是净土?佛不在净土说法啊?那我们这不也是净土吗?我们这也是净土,生西干什么啊?你看看,这是埋伏着,不跟你明说。你要知道,上师讲过这话:讲经啊,最难讲的就是《阿弥陀经》。因为这里头的意蕴,开发不出来。

         学人:师父,这么说起来,《地藏经》说的地狱,是不是也是方便说?
         齐老师:那要看你怎么讲。
         学人:地狱本空啊。
         齐老师:你的理解那是方便说,根本就没地狱这回事,是这个意思吗?
         学人:对大修行人来说,哪有什么地狱之分净土之分,心净国土净是吧,地狱也是净土。
         齐老师:那我问你了:眼前的世界,有没有?
         学人:眼前的世界,说有也有,说无也无。
         齐老师:那你为什么不把地狱也说成这样呢?你说眼前的世界,连说空带说有,说到地狱光说空不说有,这意思能行吗!

         学人:修净土法门,临命终念《中有成就秘笈》可以吗?
         齐老师:一生修净土,直接生西才是成就,根本不经历中有身。临终还经历中有,多可惜啊!多悲哀啊!
         学人:可是上不去啊。
         齐老师:为什么会上不去呢?
         学人:没实修。
         齐老师:真修净土,怎么修不去呢?万修万人去,这话一点不错。如果是心里打妄想,嘴上念佛,手呼啦呼啦地拨念珠,并不是一个念珠一个佛号,那他当然就去不了。真修行人都是密修。有个人念佛很洪亮,邻居都听得清楚,已经八十多岁的这个老人家,是秘密修的。他是一点都不累,念惯了。刚好这邻家来了个亲戚,是个气功师,一听这声音就是气感。气功师讲气感嘛,想拜他为师。
           "跟我学啥呀?"
            "学气功。"
            "我只会念佛,别的我啥也不知道。"
          实际老人已经告诉他方法了,念佛就是方法,他不理解,他认为有啥玄妙呢,他不那样理解。他最后觉得没希望了:"哎呀,看来你老人家心里只有佛了。"
          你知道老人怎么说的?"无佛无法!",这么说的。
          怎么样?修净土念佛,只要是老实念也到这个境界,也一样的,都能到究竟义,绝对生西。象这老人,能到这境界不生西,佛法还有灵验吗?这还了得!光念佛都能到这境界。都不肯老实,所以弄弄弄,一生不能成就。本来一生都能成就,一个不剩的,任何法门都能成就,都不肯干!

         学人:老师,我打坐2点钟的时候,就是什么也没有,明亮,心里那个痛快轻松呀……这就叫心花怒放?这是我做的梦是妄想?
         齐老师:我先不说话,我听听大家的意见。
         学人:自性光明。
         齐老师:这是一个意见。
         学人:妄想。
         齐老师:这是另一个意见。
         学人:执着那个心花怒放。
         齐老师:这又是一个,跟那个妄想的意见有点接近。
         学人:心花怒放了又是什么样呢?
         齐老师:嗯。还有没有别的意见了?
         学人:师父,您上次说看到了,不执着。
         齐老师:这一个心胸宽阔、光明绽放本身,它不是妄想,但你对待它的态度是妄想,这是《楞严经》的意思。"不作圣心",就是对待它的态度不执着。"名善境界",那是好境界。"若作圣解",你要那样去理解,我见性了,我开悟了,"即受群邪",这就是妄想。不是那个境界是妄想,是你对这个境界的态度和执着是妄想,所以两个意见都正确。
         学人:不说不是妄想,你这一说出来就是。
         齐老师:这个事,它就是这样的,一卖弄就出问题。
      我们总是把老人说的,摘出来个别词语。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讲见性讲了五条,一二三四五,谁还记得?老人提到过"爆炸",是提到过,光说爆炸啦?说爆炸的时候多呀,说别的事情少。说完爆炸,后边紧接着说"不可得"!"不可得"你没看见,你能怪他老人家吗?有可能就是爆炸那事,他跟你提一提,你当成终点了,重点说的五条你没印象,你看看,这个事你能怪老人家没说吗?

         学人:齐老师,我喜欢打完坐再躺下来睡一会儿,在家曾经前后两次机会,一躺下来头"轰"的一声,两次都这样。
         齐老师:鹞子早过新罗。
         学人:什么个意思?
         齐老师:就是说那鸟早飞朝鲜去了,你现在还能看见它影呢?现在说它干什么呀,就这意思。早错过了,还说呀。
         学人:要是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怎么办?
         齐老师:要是有这个思路的话,仍是错的。
         学人:但是那个时候说去认取它,一不认取,照样好象对面来了个火车,过去了,你没见着还是没见着。
         齐老师:你说一个认取它,我就知道,你跟我说的认取不一样啊。你说的"认取",它是个东西:我是主,它是宾,你这个"我见到的佛性",那个佛性成宾了呀。
          我说的认取,它是主!要是立场一变的话,你看看是不是脱胎变骨,本质的变化?这样来的猛,不就是像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一样吗?
         学人:对。
         齐老师:哎呀!一下子明白,来得猛了不像爆炸嘛。哪有什么认取那个境界?要说一定有个爆炸的境界,你拿个炮杖给我放放,管用啊?
         学人:它不需要你的认取。
         齐老师:你不是认宾语了嘛,我说的那不是认宾语,我这儿是主语没了,说认取说不认取都成了戏论。一下子立场变了,认取不认取,由不得你非认取不行。再一个,认取又有什么可得的?你捞不住捞什么!你捞它捞得住啊?赶它赶得走啊?这起个假名叫开悟见性。

         学人:老人在那个书讲过,当时初祖问他们师兄:问一个一千七百个公案,一串串起来如何?一个师兄答了"苦",然后初祖问"谁苦",老人捂着耳朵就跑出去了。这一块儿当时一直不太明白,我今天想:捂着耳朵,就是说佛的意思我不悉闻;跑出去,表示有佛处急走过……
         齐老师:你讲的有道理。但那是讲道理,你还不如现在就捂着耳朵出去呢!

         学人:老师,拿这个茶杯,问您:"这是什么?"
         齐老师:这一问是验主问--我检验检验你这个说法人。对这一类问法,直接的答语不大中听: "我不如你!"

         齐老师:到最后就是大白话:别认为见性很高深,它是平常事,是本分事,是修行人应该的!它并不高,是刚开始,而不是登了个啥高枝、弄了个别人不知道的玄妙境界、爬上了一个别人上不去的山头,不是那回事!这是修行人各人的本分,只是他不肯,越不肯越弄得好像是神秘莫测。见性不是奇特,它是本分,它不是让你显摆显摆,拿出来卖弄卖弄。
          用圭峰宗密大师的几句话作解七:"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能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咱们呢,前头这一句,最低的标准,谁都能达到,你就是不打七天坐也能达到,何况你又在这打了七天坐呢!
         好了,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