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
  • 佛学辞典
  • 印心文集
登录|注册
繁 / 简
您的位置:印心文集 > 元音老人 > 楞严要解
朗读
夜间
字号
小 100% 大
收藏
下载
楞严要解
  • 第一部分 见道分
    • 卷第一 七处征心(空如来藏)
      • 一、开经缘起
      • 二、七处征心
        • (一)执心在内 *
        • (二)执心在外 *
        • (三)妄计潜根 *
        • (四)开合明暗
        • (五)合处随有
        • (六)计在中间
        • (七)一切无著
      • 三、两种根本
      • 四、十番显见
        • (一)举拳验见,显见非眼
        • (二)因尘悟见,显见不动
    • 卷第二 十番显见(不空如来藏)
      • 十番显见(不空如来藏)
        • (三)观河定见,显见不灭
        • (四)颠倒昧见,显见无失
        • (五)八还辨见,显见无还 *
        • (六)前尘殊见,显见无杂 *
        • (七)舒缩例见,显见无碍 *
        • (八)文殊启见,显见不二 *
        • (九)是非违见,显见超情 *
        • (十)见见非见,显见离见 *
      • 五、二种妄见
        • (一)别业妄见 *
        • (二)同分妄见 *
      • 六、四科虚妄
        • 第一科 五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色阴虚妄
          • (二)受阴虚妄
          • (三)想阴虚妄
          • (四)行阴虚妄
          • (五)识阴虚妄
    • 卷第三 四科虚妄 七大本真(空不空如来藏)
      • 第二科 六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眼入虚妄
        • (二)耳入虚妄
        • (三)鼻入虚妄
        • (四)舌入虚妄
        • (五)身入虚妄
        • (六)意入虚妄
      • 第三科 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色与见二处虚妄
        • (二)听与声二处虚妄
        • (三)嗅与香二处虚妄
        • (四)尝与味二俱虚妄
        • (五)身与触二俱虚妄
        • (六)意与法二俱虚妄
      • 第四科 十八界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眼、色、色界,三处都无
        • (二)耳、声、声界,三处都无
        • (三)鼻、香、香界,三处都无
        • (四)舌、味、舌界,三处都无
        • (五)身、触、身界,三处都无
        • (六)意、法、意界,三处都无
      • 七、七大本真
        • (一)地大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 (二)火大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 (三)水大 性水真空,性空真水
        • (四)风大 性风真空,性空真风
        • (五)空大 性觉真空,性空真觉
        • (六)见大 性见觉明,觉精明见
        • (七)识大性识明知,觉明真识
      • 八、妙心不灭
    • 卷第四 不生不灭 合如来藏
      • 九、三种相续
        • (一)世界相续
        • (二)众生相续
        • (三)业果相续 *
  • 第二部分 修道分*
    • 卷第五
    • 卷第六
  • 第三部分 证道分*
    • 卷第七
    • 卷第八
  • 第四部分 精研七趣五阴中中流入大圆觉海*
    • 卷第九
    • 卷第十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 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 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 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 谁为物象?】

【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 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 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 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 非物,云何非汝?】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 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上一章 下一章

Copyright©2025 印心典藏,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5325号-1

友情网站链接: 锵锵茶馆|佛心寺|佛法修证心要|大藏经来源网站-CBETA 漢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