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论卷第三
婆薮跋摩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分别灭谛品第五
经说苦灭,云何此言?何所因起?何法为灭?何相、何事、何缘?灭名何义?无余灭。离灭舍断弃,此七义何异?云何尽无余名为灭谛,不说念念灭等?若渴爱灭名为灭谛,无余涅盘则非灭谛,渴爱尽者应名集灭。云何说苦灭?若由渴爱尽故苦灭者,无渴爱人即应无苦;现见有苦,此理云何?十结惑中但说渴爱灭为灭谛,安立四果云何得成?十二缘生中说灭有十二种,云何但说渴爱尽为灭?持散偈曰:
何节及前义, 七义与念灭,
界他灭罗汉, 十结十二灭。
汝问,经说苦灭云何?此言何所因起者。答:由是法生故是法有,是法灭故是法无,譬如灯。复次已说苦谛渴爱为因,今说由渴爱尽故显苦灭,譬如病缘灭故疾病不起。复次是渴爱流遍满三有,无始时起,欲对治有故,故阿罗汉无渴爱灭。为破外道如此邪执,故说苦灭云何。
汝问,何法为灭?何相、何事、何缘者。答:灭有多种,一中间灭、二念念灭、三相违灭、四无生灭等。中间灭者,如施戒定三摩跋提能灭三有,由此施等随得免离所对治法,谓贪瞋等暂时不起,名中间灭。念念灭者,一切有为随刹那谢,名念念灭。相违灭者,此有为法与相违因其性相乖,相续灭故,名相违灭。此三名相似灭。无生灭者,有因灭尽故,五阴应生不复得生,此名真灭。又余师说:因及有因,渴爱后有不生名灭。复次与渴共除,烦恼爱业苦不生名灭。复次是真实用,经无所有离有离无,是般涅盘,名为灭谛,如瞿昙传说。复次灭有二种,一非择灭、二择灭。非择灭者,有为诸法自性破坏,名非择灭,如空石堕。择灭者,由智火故惑薪烧,是名择灭,如因火薪尽。复次灭有三种,一未有灭、二伏离灭、三永离灭。若惑未生未得缘地,名未有灭。若惑已生已得缘地,由世出世道现时不起,名伏离灭。若惑已伏、离灭因,灭无余故,未来决不生,是名永离灭。如经言:未生欲欲未来永不复生,亦知此灭。又分别部说:灭有三种,一念念灭、二相违灭、三无余灭譬如灯灭。又余师说:灭有四种,一自性灭、二无生灭、三中间灭、四永离灭。不由因灭,名自性灭。如偈言:
诸行悉无常, 生灭是其法,
若有生还灭, 此寂灭是乐。
又经言:若法有生是法必灭。不由功用,如物轻重自然浮沈,名自性灭。由因无故果不得生,名无生灭,如经言:由无明灭故三行不起。如七流中种芽,因坏果则不生,名无生灭。由定力者名中间灭,如经言:伏离上心惑,名有时心解脱。九种次第灭,如难提柯比丘缘事为证,名中间灭。由八圣道灭,名永离灭,如经言:若人修无常想,能灭一切结及随眠惑,以明生故无明永灭,名永离灭,犹如覆器及被燃炬。此论正辩永离灭。何相、何事、何缘者。无所有为灭相,心不烧热为事,通达实际为缘。大德说寂静为相,心安止为事,极解脱知见为缘。
汝问,灭名何义者。答:此灭名尼卢陀,尼者训无卢、陀训遮障,渴爱等法能障,此中永无故,名尼卢陀,相违法生起故。渴爱流永不更生,如熟烧坏赤色生故,本青色相永不更生。
汝问,无余、灭、离、灭、舍、断、弃,此七义何异者。答:此皆是涅盘别名。此七名依器故说,如涅盘有六十别名。复次上心及随眠俱尽,如树拔根,名无余灭。次第灭尽,如斧柯喻,故名为灭。昔缚着处,由道力故无有缚着,如富贵人不着贫贱,是名为离。胜异昔退,如圣人离恶尽,故名为灭。又如前义名尼卢陀,是名为灭。若法与惑相离,譬如舍物,是名为舍,现世是与,未来永不相续,譬如内根,是名为断灭。不更取,如覆水器,是名为弃。复次一切渴爱品类净尽,故名无余。渐坏名灭。由观过去不起着心,名为远离。行断结尽,缘起亦无,故名为灭。解脱烦恼,是名为舍。缘智初惑永灭,是名为断。先取我执今则置舍,故名为弃。
汝问,云何尽无余名为灭谛,不说念念灭等者。答:由无余灭故,未来苦不更生,不由念念灭等,故说无余名为苦灭,不说念念灭等。若观无余灭寂静等相能灭诸惑,念念灭等则不如是。复次随属道故、胜余法故、真实善故、不共得故、烦恼不能坏故、不违言故、安心缘故,故说无余名为苦灭,不说念念灭等。
汝问,若渴爱灭名为灭谛,无余涅盘则非灭谛者。答:余论师说,清净梵行果故,故烦恼灭名为灭谛。一切假名灭,名无余涅盘。此论所说无余涅盘界是真灭谛。何以故?为得此灭修净梵行,如富楼那七车譬经中说。诸阿罗汉惑尽无余,而老病死、寒热饥渴、害缚等苦犹尚未免,是故无余涅盘界是真灭谛。此真灭谛由因尽故得,故说渴爱尽是真灭谛。优波及多《道理足论》说:能令至无余涅盘界故,故贪爱尽得名灭谛。虽然,有余、无余二涅盘界皆名灭谛。何以故?因灭名为有余,果灭名为无余。由因灭故,故有因灭,如灯尽故光尽,是故二灭皆名灭谛。
汝问,渴爱尽者应名集灭,云何说苦灭者。答:苦火以渴爱为薪,若无渴爱苦薪,苦火即灭,如薪尽火灭。复次苦谛以爱食得住,由爱食断故苦谛即尽,故说苦灭。复次耆旧师说:不为离过去及现在苦,于世尊所修净梵行。何以故?过去自性已灭,与现在决应相离;未来有苦为令不生,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苦不生。由渴爱尽故,约后际苦尽,说爱断苦灭。
汝问,若由渴爱尽故苦灭者,无渴爱人则应无苦;现见有苦,此理云何者。答:忧悔热苦寂静故,如手长者经说。复次永离心病故,如已拔心刺。复次求欲苦断故,如富足六尘。由渴爱灭故,诸阿罗汉永离心苦,故不违理。复次非过去未来现在苦名为苦谛,亦非圣道所破。何以故?过去已尽、未来未有,与现世决定应相离故。但由通达实际故,渴爱灭尽。由离渴爱故,为后际苦不生修八圣道,以是义故说阿罗汉无苦,如渴病譬。
汝问,十结惑中但说渴爱灭为灭谛,安立四果云何得成者。答:贪爱有四种,须陀洹果道等所破。由此灭故,余结共起一时俱尽,说名灭谛。是故安立四果,于理不失。复次同一相一味故,若说渴爱尽则说一切结尽。如说八圣道即说一切道品,以同相故、共成一事故。复次有诸余惑亦能立集谛相,而渴爱正能续未来生、能令后有,以是义故独说渴爱名为集谛。如是一切惑尽皆入灭谛相,但有因灭尽是渴爱灭,名为灭谛。
汝问,十二缘生中说灭有十二种,云何但说渴爱尽为灭者。答:如前问,此难自遣。复次如道、断、爱尽、欲灭、涅盘,此五名义一但更互相显,是故由说渴爱尽故即说十二道断。复次渴爱尽为通灭,十二道等灭名为别灭。问:涅盘别名有六十六句,其义云何?答:无为等一切句,相貌赞叹因立对治违反等,应广解释何因如此?是涅盘无生无长无灭,非因缘所作,违反有为,故说无为(其一)。高出三界、离于偏低,无与等者,故说无下(其二)。永离诸流,诸流不生,非流迹处,故说无流(其三)。非虚妄、非颠倒、非相违,故说真谛(其四)。不疑诸界毒蛇怖畏,穷三有际舍功用处,度生死海,故说彼岸(其五)。极智所了,故说听细(其六)。如优昙花世间希遇,故说难见(其七)。不老不破,故说无坏(其八)。无动本有,故说恒在无争(其九)。对治除,法体不亏,故说无失(其十)。过眼境界,无法与等,故说无譬(其十一)。无有贪爱诸见慢执,故无戏论(其十二)。惑火灭尽,故说寂静(十三)。过死王界,故说甘露(十四)。是极美味寂静可爱,故说极妙(十五)。寂静无苦,故说为止(十六)。真实善法,故说为安(十七)。无烧热渴,故说爱尽(十八)。生他叹讶,故说希有(十九)。于生死中未至此德,说未曾得(二十)。老等诸横所不能害,故说无枉(二十一)。内无所少、外无恶障,故说无灾(二十二)。无后有生苦,究竟安乐,故说涅盘(二十三)。异有无相,故说难思(二十四)。与离生过失乐相应,故说不生(二十五)。四魔不至,故说无迹(二十六)。不由因成,故说非作(二十七)。非悲行处,故说无忧(二十八)。一得不退,故说名住(二十九)。无法能似,故说无等(三十)。永离取欲,故说无求(三十一)。无前后际,故说无边(三十二)。难可通达,故说微细(三十三)。无有可逼,故说无损(三十四)。无惑染着,故说离欲(三十五)。无诸过失,故说名净(三十六)。结缚皆断,故说解脱(三十七)。离依止,故说非住(三十八)。无有二法,故说非对(三十九)。无等等,故说为等(四十)。诸入没处,故说无害(四十一)。外人不得,故说甚深(四十二)。离佛正教不可了知,故说难解(四十三)。观此功德令到彼岸,故说能度(四十四)。上法之定上,故说无上(四十五)。攒搜法海所获贞实,上人所得,故说为胜(四十六)。万行所得最上无价,故说圣果(四十七)。离恐怖因,故说无畏(四十八)。圣爱坚固,故说不舍(四十九)。凡圣等有,故说遍满(五十)。功德难称,故说无量(五十一)。不属六道,故说无数(五十二)。体极贞固,故说不破(五十三)。诸法无首,故说为尊(五十四)。最净可称,故说应赞(五十五)。众圣所栖,故说为舍(五十六)。能救众苦,故说归依(五十七)。战鬪寂静,故说无争(五十八)。本有非作,故说无假(五十九)。离欲瞋痴,故说无垢(六十)。除无明暗,故说为灯(六十一)。诸受寂静,故说为乐(六十二)。免色等坠,故说无堕(六十三)。四流不没,故说为洲(六十四)。散心不证,故说不动(六十五)。遣荡十相,说无所有(六十六)。无所依故,说名无着。经部问曰:何法名思择灭?答:结离名思择灭。问:结离何法?答:是思择灭。若尔,此二互相释,终不能显二法体相。是故应别方便说其体相。圣人无分别证智所知,是其体相,如是可说为善异于余物,或说名结离,或说思择灭。诸经师说:一切无为,非是物有。何以故?不如色受有于别物。何者?唯以无触名为虚空。如经言:暗中无碍无覆名为虚空。由般若力与现在随眠惑体性相违,余后不生,名思择灭。离此思择,因缘不具余不得生,是名非思择灭,譬如一期中间横死残果不续。异部师说:随眠烦恼后不得生,是思择力故,名思择灭。由缘不具后苦不生,是中思择无力,故说非思择灭。论曰:是义不然。若离思择此灭不成故,知属思择灭。又诸部说:若法已生、生后自灭,自性灭故,名非思择灭。若如此执非思择灭,应是无常。何以故?法未坏时未有灭故。难曰:若尔,思择灭亦应无常。何以故?思择在先,后得灭故。答:此灭不以思择为先。何以故?未生法不生,在思择后无此义故。所以者何?未思择时,未生不生法本来已有,是法应生,思择正起后不得生。由思择力,此惑昔来未有生障,今断其生。思择力,外曰:若定以不生为涅盘者,云何通释《国譬经》?经云:修数习多行信等五根,能灭过去现在未来苦。灭者名涅盘不生,唯属未来非现在过去。答:有如此经,义不如文。何以故?能缘三世苦惑灭,故说苦灭。如余经说:汝等应舍是色爱欲。由爱欲灭,汝等色阴则灭离,乃至识阴亦尔。以此义故,灭三世苦其义应尔。外曰:若说苦灭,其义可然。又《国譬经》云:修习五根能灭过去现在未来世惑。云何不违此经?答:如前解释。又有别解,过去惑者宿世所摄,现世惑者今生所摄。此二世惑,于相续中已成种子,能生未来惑芽。由此种子灭故,故说三世惑灭。如果报尽,说业因尽。是未来苦及惑,由种子无故永不更生,是故经中说三世惑灭。若不如此,过去现在有何所灭?何以故?于已灭法及向灭法,功用何施?外曰:《上胜经》说:一切有为无为法中,是离欲法因是不有。云何不有?胜余不有。答:我不说无为定是不有。如我前说,如是故有。如世人言:声有先无,声有后无。不由此有言使无物成有,当知无为其义亦尔。虽同是无,而有无可赞胜于余。无如一切灾横毕竟不生,此无为胜最可赞叹。为受化者起愿求心,故佛赞叹。外曰:若无为唯是无法,是灭则成圣谛。何以故?无所有故。答:若尔,谛是何义?外曰:无颠倒是谛义。答:是二法,圣人观皆无颠倒苦。如相苦相,无如无相,以是义故何乖圣谛?外曰:云何无物为第三谛?答:立为圣谛,已如前说,依第二后次说故为第三。外曰:若无为唯是无法智缘,虚空及与涅盘则无境界。答:我不说一切智以有法为境。若缘有为非去来世,则有物为境;若缘余法,则无法为境。外曰:若汝许无为有物,何所有?答:若我许无为有物,何所有?外曰:若汝许者,我义被守。答:诸天应守,若许可守,汝许不实。何以故?是无为法不如色受其性可证,不如眼等其事可见。是物是灭,云何可别?是无为与有为事不相关。何以故?互非因果故。但违反渴爱是其道理,如说是惑本无,名曰无为。外曰:若立无为是有,由此惑至得断故,可说此灭是此惑灭。若说无为是无法者,此无为何因能决至得?经言:是比丘已至得现法涅盘。若涅盘是无,何可至得?答:由对治起得相续,与惑后生毕竟相违,故说至得现法涅盘。又诸阿含说:唯以无法是名涅盘。经言:是苦灭、无余、舍、穷尽。及离欲苦不来续不生,是静是妙。何者舍?一切取并渴爱尽及般涅盘。外曰:何故不许于中余物不生,说此不生名为涅盘?答:我见此执无有胜能。汝谓于中余物不生者,为是有故余物不生?为由得故余物不生?若是有故余物不生,涅盘恒有,三有应永不生。若由得故余物不生,诸阿罗汉得证此时,阴即应灭。若如汝执有此过失,故知但无所有名为涅盘。如偈说:譬是正道理。偈言:譬如灯光灭,心解脱亦尔。如灯光灭非是有物,佛心解脱亦复如是。
分别灭谛品竟。
四谛论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