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二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复次蕴界处广分别云何?嗢柁南曰: 实有性等所知等,  色等漏等已生等, 过去世等诸缘等,  云何几种为何义。 蕴界处中云何实有?几是实有?为何义故观实有耶?谓不待名言此余根境,是实有义。一切皆是实有。为舍执着实有我故,观察实有。云何假有?几是假有?为何义故观假有耶。谓待名言此余根境,是假有义。一切皆是假有。为舍执着实有我故,观察假有。 云何世俗有?几是世俗有?为何义故观世俗有耶?谓杂染所缘,是世俗有义。一切皆是世俗有。为舍执着杂染相我故,观察世俗有。云何胜义有?几是胜义有?为何义故观胜义有耶?谓清净所缘,是胜义有义。一切皆是胜义有。为舍执着清净相我故,观察胜义有。云何所知?几是所知?为何义故观所知耶。谓所知有五种:一色、二心、三心所有法、四心不相应行、五无为。若于是处杂染清净,若所杂染及所清净,若能杂染及能清净,若于此分位若此清净性,由依此故一切皆是所知。此中色谓色蕴,十色界、十色处及法界法处所摄诸色。心谓识蕴,七识界及意处。心所有法,谓受蕴、想蕴、相应行蕴,及法界法处一分。心不相应行,谓不相应行蕴及法界法处一分。无为,谓法界法处一分。又所知法者,谓胜解智所行故、道理智所行故、不散智所行故、内证智所行故、他性智所行故、下智所行故、上智所行故、厌患智所行故、不起智所行故、无生智所行故、智智所行故、究竟智所行故、大义智所行故,是所知义。一切皆是所知。为舍执着知者见者我故,观察所知。 云何所识?几是所识?为何义故观所识耶?谓无分别故、有分别故、因故、转故、相故、相所生故、能治所治故、微细差别故,是所识义。一切皆是所识。为舍执着能见者等我故,观察所识。 云何所通达?几是所通达?为何义故观所通达耶?谓转变故、随闻故、入行故、来故、往故、出离故,是所通达义。一切皆是所通达。为舍执着有威德我故,观察所通达。 云何有色?几是有色?为何义故观有色耶?谓色自性故、依大种故、憙集故、有方所故、处遍满故、方所可说故、方处所行故、二同所行故、相属故、随逐故、显了故、变坏故、显示故、积集建立故、外门故、内门故、长远故、分限故、暂时故、示现故,是有色义。一切皆是有色。或随所应,为舍执着有色我故,观察有色。 云何无色?几是无色?为何义故观无色耶?谓有色相违,是无色义。一切皆是无色。或随所应,为舍执着无色我故,观察无色。 云何有见?几是有见?为何义故观有见耶?谓眼所行境,是有见义,余差别如有色说。一切皆是有见。或随所应,为舍执着眼境我故,观察有见。 云何无见?几是无见?为何义故观无见耶?谓有见相违,是无见义。一切皆是无见。或随所应,为舍执着非眼境我故,观察无见。 云何有对?几是有对?为何义故观有对耶?谓诸有见者皆是有对。又三因故说名有对,谓种类故、积集故、不修治故。种类者,谓诸色法互为能碍、互为所碍。积集者,谓极微已上。不修治者,谓非三摩地自在转色。又损害依处是有对义。一切皆是有对。或随所应,为舍执着不遍行我故,观察有对。 云何无对?几是无对?为何义故观无对耶?谓有对相违,是无对义。一切皆是无对。或随所应,为舍执着遍行我故,观察无对。 云何有漏?几是有漏?为何义故观有漏耶?谓漏自性故、漏相属故、漏所缚故、漏所随故、漏随顺故、漏种类故,是有漏义。五取蕴、十五界、十处全,及三界二处少分,是有漏。为舍执着漏合我故,观察有漏。 云何无漏?几是无漏?为何义故观无漏耶?谓有漏相违,是无漏义。五无取蕴全,及三界二处少分,是无漏。为舍执着离漏我故,观察无漏。 云何有诤?几是有诤?为何义故观有诤耶?谓依如是贪瞋痴故,执持刀杖发起一切鬪讼违诤,彼自性故、彼相属故、彼所缚故、彼所随故、彼随顺故、彼种类故,是有诤义。乃至有漏有尔所量,有诤亦尔。为舍执着诤合我故,观察有诤。 云何无诤?几是无诤?为何义故观无诤耶?谓有诤相违,是无诤义。乃至无漏有尔所量,无诤亦尔。为舍执着离诤我故,观察无诤。 云何有染?几是有染?为何义故观有染耶?谓依如是贪瞋痴故,染着后有自身,彼自性故、彼相属故、彼所缚故、彼随逐故、彼随顺故、彼种类故,是有染义。乃至有诤有尔所量,有染亦尔。为舍执着染合我故,观察有染。 云何无染?几是无染?为何义故观无染耶?谓有染相违,是无染义。乃至无诤有尔所量,无染亦尔。为舍执着离染我故,观察无染。 云何依耽嗜?几是依耽嗜?为何义故观依耽嗜耶?谓依如是贪瞋痴故染着五欲,彼自性故、彼相属故、彼所缚故、彼随逐故、彼随顺故、彼种类故,是依耽嗜义。乃至有染有尔所量,依耽嗜亦尔。为舍执着耽嗜合我故,观察依耽嗜。 云何依出离?几是依出离?为何义故观依出离耶?谓依耽嗜相违,是依出离义。乃至无染有尔所量,出离亦尔。为舍执着离耽嗜我故,观察出离。 云何有为?几是有为?为何义故观有为耶?谓若法有生灭住异,可知是有为义。一切皆是有为,唯除法界法处一分。为舍执着无常我故,观察有为。 云何无为?几是无为?为何义故观无为耶?谓有为相违,是无为义。法界法处一分是无为。为舍执着常住我故,观察无为。无取五蕴,当言有为?当言无为?彼不应言有为无为。何以故?诸业烦恼所不为故,不应言有为;随欲现前不现前故,不应言无为。如世尊说:法有二种,谓有为、无为。云何今说此法非有为非无为?若由此义说名有为,不以此义说名无为;若由此义说名无为,不以此义说名有为。依此道理,唯说二种。 云何世间?几是世间?为何义故观世间耶?谓三界所摄,及出世智后所得似彼显现,是世间义。诸蕴一分,十五界、十处全,及三界二处一分,是世间。为舍执着世依我故,观察世间。 云何出世?几是出世?为何义故观出世耶?谓能对治三界,无颠倒、无戏论、无分别故,是无分别出世间义。又出世后所得亦名出世。依止出世故,是出世义。诸蕴一分,及三界二处一分,是出世。为舍执着独存我故,观察出世。 云何已生?几是已生?为何义故观已生耶?谓过去、现在,是已生义。一切一分是已生。为舍执着非常我故,观察已生。又有二十四种已生,谓最初已生、相续已生、长养已生、依止已生、转变已生、成熟已生、退堕已生、胜进已生、清净已生、不清净已生、运转已生、有种已生、无种已生、影像自在示现已生、展转已生、刹那坏已生、离会已生、异位已生、生死已生、成坏已生、先时已生、死时已生、中时已生、续时已生。 云何非已生?几是非已生?为何义故观非已生耶?谓未来及无为法,是非已生义。一切一分是非已生。为舍执着常住我故,观察非已生。又已生相违,是非已生义。 云何能取?几是能取?为何义故观能取耶?谓诸色根及心心所,是能取义。三蕴全,色行蕴一分,十二界六处全,及法界法处一分,是能取。为舍执着能受用我故,观察能取。又能取有四种,谓不至能取、至能取、自相现在各别境界能取、自相共相一切时一切境界能取。又由和合识等生故,假立能取。 云何所取?几是所取?为何义故观所取耶?谓诸能取亦是所取。或有所取非能取,谓唯是取所行义。一切皆是所取。为舍执着境界我故,观察所取。 云何外门?几是外门?为何义故观外门耶?谓欲界所系法是外门义。除依佛教所生闻思慧及彼随法行所摄心心所等,四界二处全及余一分欲界所摄,是外门。为舍执着不离欲我故,观察外门。 云何内门?几是内门?为何义故观内门耶?谓外门相违,是内门义。除四界二处全及余一分,是内门。为舍执着离欲我故,观察内门。 云何染污?几是染污?为何义故观染污耶?谓不善及有覆无记法,是染污义。有覆无记者,谓遍行意相应烦恼等,及色无色界系诸烦恼等。诸蕴十界四处一分,是染污。为舍执着烦恼合我故,观察染污。 云何不染污?几是不染污?为何义故观不染污耶?谓善及无覆无记法,是不染污义。八界八处全,诸蕴及余界处一分,是不染污。为舍执着离烦恼我故,观察不染污。 云何过去?几是过去?为何义故观过去耶?谓自相已生已灭故、因果已受用故、染净功用已谢故、摄因已坏故、果及自相有非有故、忆念分别相故、恋为杂染相故、舍为清净相故,是过去义。一切一分是过去。为舍执着流转我故,观察过去。 云何未来?几是未来?为何义故观未来耶?谓有因非已生故、未得自相故、因果未受用故、杂染清净性未现前故、因及自相有非有故、希为杂染相故、不希为清净相故,是未来义。一切一分是未来。为舍执着流转我故,观察未来。 云何现在?几是现在?为何义故观现在耶?谓自相已生未灭故、因果受用未受用故、杂染清净正现前故、能显过去未来相故、作用现前故,是现在义。一切一分是现在。为舍执着流转我故,观察现在。 何故过去未来现在说名言事,非涅盘等?内自所证不可说故、唯曾当现是言说所依故。 云何善?几是善?为何义故观善耶?谓自性故、相属故、随逐故、发起故、胜义故、生得故、加行故、现前供养故、饶益故、引摄故、对治故、寂静故、等流故,是善义。五蕴十界四处一分是善。为舍执着法合我故,观察善。何等自性善?谓信等十一心所有法。何等相属善?谓彼相应法。何等随逐善?谓即彼诸法习气。何等发起善?谓彼所发身业语业。何等胜义善?谓真如。何等生得善?谓即彼诸善法,由先串习故感得如是报,由此自性即于是处不由思惟任运乐住。何等加行善。谓依止亲近善丈夫故,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修习净善法随法行。何等现前供养善?谓想对如来,建立灵庙图写尊容;或想对正法,书治法藏兴供养业。何等饶益善?谓以四摄事饶益一切有情。何等引摄善?谓施性福业事及戒性福业事故,引摄生天乐异熟、引摄生富贵家、引摄随顺清净法。何等对治善?谓厌坏对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伏对治、离系对治、烦恼障对治、所知障对治。何等寂静善?谓永断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烦恼,若想受灭、若有余依涅盘界、若无余依涅盘界、若无所住涅盘界。何等等流善?谓已得寂静者,由此增上力故,发起胜品神通等世出世共不共功德。 云何不善?几是不善?为何义故观不善耶?谓自性故、相属故、随逐故、发起故、胜义故、生得故、加行故、现前供养故、损害故、引摄故、所治故、障碍故,是不善义。五蕴十界四处一分,是不善。为舍执着非法合我故,观察不善。何等自性不善?谓除染污意相应及色无色界烦恼等,所余能发恶行烦恼随烦恼。何等相属不善?谓即此烦恼随烦恼相应法。何等随逐不善?谓即彼习气。何等发起不善?谓彼所起身业语业。何等胜义不善?谓一切流转。何等生得不善?谓由串习不善故,感得如是异熟,由此自性即于不善任运乐住。何等加行不善?谓依止亲近不善丈夫故,听闻不正法,不如理作意行身语意恶行。何等现前供养不善?谓想对归依随一天众已,或杀害意为先、或邪恶意为先,建立祠庙广兴供养业,令无量众广树非福。何等损害不善?谓于一切处起身语意种种邪行。何等引摄不善?谓行身语意诸恶行已,于恶趣善趣引摄不爱果异熟或引或满。何等所治不善?谓诸对治所对治法。何等障碍不善?谓能障碍诸善品法。 云何无记?几是无记?为何义故观无记耶?谓自性故、相属故、随逐故、发起故、胜义故、生得故、加行故、现前供养故、饶益故、受用故、引摄故、对治故、寂静故、等流故,是无记义。八界八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无记。为舍执着离法非法我故,观察无记。何等自性无记?谓八色界处意相应品,命根、众同分、名句文身等。何等相属无记?谓怀非秽非净心者,所有由名句文身所摄受心心所法。何等随逐无记?谓即彼戏论习气。何等发起无记?谓彼所摄受诸心心所法所发身业语业。何等胜义无记?谓虚空、非择灭。何等生得无记?谓诸不善有漏善法异熟。何等加行无记?谓非染非善心者所有威仪路、工巧处法。何等现前供养无记?谓如有一想对归依随一天众,远离杀害意邪恶见,建立祠庙兴供养业,令无量众于如是处不生长福非福。何等饶益无记?谓如有一于自仆使妻子等所,以非秽非净心而行惠施。何等受用无记?谓如有一以无简择无染污心受用资具。何等引摄无记?谓如有一于工巧处串习故,于当来世复引摄如是相身,由此身故习工巧处速疾究竟。何等对治无记?谓如有一为治疾病得安乐故,以简择心好服医药。何等寂静无记?谓色无色界诸烦恼等,由奢摩他所藏伏故。何等等流无记?谓变化心俱生品。 复有示现善不善无记法。此复云何?谓佛及得第一究竟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有所示现。当知此中无有一法真实可得。 云何欲界系?几是欲界系?为何义故观欲界系耶?谓未离欲者所有善不善无记法,是欲界系义。四界二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欲界系。为舍执着未离欲界欲我故,观察欲界系。 云何色界系?几是色界系?为何义故观色界系耶?谓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者,所有善无记法,是色界系义。除前所说四界二处,余蕴界处一分,是色界系。为舍执着离欲界欲我故,观察色界系。 云何无色界系?几是无色界系?为何义故观无色界系耶?谓已离色界欲?未离无色界欲者,所有善无记法,是无色界系义。三界二处四蕴一分,是无色界系。为舍执着离色界欲我故,观察无色界系。 复次有一分离欲、具分离欲、通达离欲、损伏离欲、永害离欲。复有十种离欲,谓自性离欲、损害离欲、任持离欲、增上离欲、愚痴离欲、对治离欲、遍知离欲、永断离欲、有上离欲、无上离欲。何等自性离欲?谓于苦受及顺苦受处法生厌背性。何等损害离欲?谓习欲者畅热恼已,生厌背性。何等任持离欲?谓饱食已,于诸美膳生厌背性。何等增上离欲?谓得胜处已,于下劣处生厌背性。何等愚痴离欲?谓诸愚夫于涅盘界生厌背性。何等对治离欲?谓由世间出世间道断诸烦恼。何等遍知离欲?谓已得见道者?于三界法生厌背性。何等永断离欲?谓永断地地诸烦恼已,生厌背性。何等有上离欲?谓世间声闻、独觉所有离欲。何等无上离欲?谓佛菩萨所有离欲,为欲利乐诸有情故。 云何有学?几是有学?为何义故观有学耶?谓求解脱者所有善法,是有学义。十界四处诸蕴一分,是有学。为舍执着求解脱我故,观察有学。 云何无学?几是无学?为何义故观无学耶?谓于诸学处已得究竟者所有善法,是无学义。为舍执着已脱我故,观察无学。 云何非学非无学?几是非学非无学?为何义故观非学非无学耶?谓诸异生所有善不善无记法,及诸学者染污无记法,诸无学者无记法并无为法,是非学非无学义。八界八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非学非无学。为舍执着不解脱我故,观察非学非无学。 云何见所断?几是见所断?为何义故观见所断耶?谓分别所起染污见疑见、处疑处,及于见等所起邪行烦恼随烦恼,及由见等所发身语意业,并一切恶趣等蕴界处,是见所断义。一切一分是见所断。为舍执着见圆满我故,观察见所断。 云何修所断?几是修所断?为何义故观修所断耶?谓得见道后见所断相违诸有漏法,是修所断义。一切一分是修所断。为舍执着修圆满我故,观察修所断。 云何非所断?几是非所断?为何义故观非所断耶?谓诸无漏法,除顺决择分,是非所断。十界四处诸蕴一分,是非所断。为舍执着成满我故,观察非所断。 云何缘生?几是缘生?为何义故观缘生耶?谓相故、分别支故、略摄支故、建立支缘故、建立支业故、支杂染摄故、义故、甚深故、差别故、顺逆故,是缘生义。一切皆是缘生,唯除法界法处一分诸无为法。为舍执着无因不平等因我法故,观察缘生。 何等相故?谓无作缘生故、无常缘生故、势用缘生故,是缘生相。 何等分别支故?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何等十二?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及老死。 何等略摄支故?谓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能引支者,谓无明、行、识。所引支者,谓名色、六处、触、受。能生支者,谓爱,取,有。所生支者,谓生、老死。 何等建立支缘故?谓习气故、引发故、思惟故、俱有故,建立支缘,随其所应。 何等建立支业故?谓无明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有愚痴;二与行作缘。行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诸趣中种种差别;二与识作缘。由熏习故,识有二种业:一持诸有情所有业缚;二与名色作缘。名色有二种业:一摄诸有情自体;二与六处作缘。六处有二种业:一摄诸有情自体圆满;二与触作缘。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所受用境界流转;二与受作缘。受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所受用生果流转;二与爱作缘。爱有二种业:一引诸有情流转生死;二与取作缘。取有二种业:一为取后有,令诸有情发有取识;二与有作缘。有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后有现前;二与生作缘。生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名色六处触受次第生起;二与老死作缘。老死有二种业:一数令有情时分变异;二数令有情寿命变异。 何等支杂染摄故?谓若无明、若爱、若取,是烦恼杂染所摄。若行,若识,若有,是业杂染所摄。余是生杂染所摄。 何等义故?谓无作者义、有因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作用义、无常义、有刹那义、因果相续不断义、因果相似摄受义、因果差别义、因果决定义,是缘起义。 何等甚深故?谓因甚深故、相甚深故、生甚深故、住甚深故、转甚深故,是甚深义。又诸缘起法虽刹那灭而住可得,虽无作用缘而有功能缘可得,虽离有情而有情可得,虽无作者而诸业果不坏可得,是故甚深。又诸缘起法,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 何等差别故?谓识生差别故、内死生差别故、外谷等生差别故、成坏差别故、食持差别故、爱非爱趣分别差别故、清净差别故、威德差别故,是差别义。 何等顺逆故?谓杂染顺逆故、清净顺逆故,是说缘起顺逆义。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