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
  • 佛学辞典
  • 印心文集
登录|注册
繁 / 简
您的位置:印心文集 > 齐老师 > 锯解秤砣
朗读
夜间
字号
小 100% 大
收藏
下载
锯解秤砣
  • 首页
  • 《宗门武库》锯解序
  • 序
  • 一、啄啐同时
  • 二、大哉楚圆
  • 三、一切现成
  • 四、尚在客地
  • 五、身手不凡
  • 六、无需惊叹
  • 七、法华大士
  • 八、言犹在耳
  • 九、百折不挠
  • 十、孰轻孰重
  • 十一、眉批何义
  • 十二、细抹将来
  • 十三、一诟而卒
  • 十四、高其风义
  • 十五、舍利坚刚
  • 十六、得师严律
  • 十七、后昆良范
  • 十八、应机三昧
  • 十九、华严居士
  • 二十、云出峡谷
  • 二十一、志诚所感
  • 二十二、司马先归
  • 二十三、无端被谮
  • 二十四、犀牛扇子
  • 二十五、犹有这个
  • 二十六、别有他事
  • 二十七、一波三折
  • 二十八、抖擞不下
  • 二十九、慧渊首座
  • 三十、法云风范
  • 三十一、金刚眼睛
  • 三十二、鼠也护法
  • 三十三、超度中有
  • 三十四、世间因果
  • 三十五、地锦法衣
  • 三十六、外道种性
  • 三十七、西天佛子
  • 三十八、丞相世家
  • 三十九、处青处凝
  • 四十、时节因缘
  • 四十一、放下便稳
  • 四十二、别有语在
  • 四十三、起灭不停
  • 四十四、东司向西
  • 四十五、作家法战
  • 四十六、恩大难酬
  • 四十七、至道无难
  • 四十八、从此服膺
  • 四十九、真净之言
  • 五十、三佛转语
  • 五十一、参禅秘诀
  • 五十二、青素首座
  • 五十三、东山法道
  • 五十四、草堂得也
  • 五十五、稀有世尊
  • 五十六、两句便了
  • 五十七、用过就扔
  • 五十八、为之印证
  • 五十九、恁么始得
  • 六十、如是信解
  • 六十一、五斗米熟
  • 六十二、如何是佛
  • 六十三、背触拳头
  • 六十四、原来如此
  • 六十五、五祖寒热
  • 六十六、绝妙手段
  • 六十七、会三归一
  • 六十八、倾湫倒嶽
  • 六十九、半瓶晃荡
  • 七十、应病与药
  • 七十一、大智慧人
  • 七十二、驸马写颂
  • 七十三、住持四戒
  • 七十四、莫谤他好
  • 七十五、大圣姓何
  • 七十六、护教之心
  • 七十七、群鸦负土
  • 七十八、到家人语
  • 七十九、无尽居士
  • 八十、新丰不痴
  • 八十一、生肇融睿
  • 八十二、大慧参禅
  • 八十三、保宁立志
  • 八十四、土地守塔
  • 八十五、不惜口业
  • 八十六、丫叉之记
  • 八十七、鸦臭当风
  • 八十八、活佛转世
  • 八十九、又一转世
  • 九十、道眼不明
  • 九十一、护法不容
  • 九十二、早错了也
  • 九十三、达人之论
  • 九十四、自写赦书
  • 九十五、小人嫉妒
  • 九十六、得心应手
  • 九十七、为人自别

       〖公案原文〗


  汾阳无德禅师,一日谓众曰:“夜来梦亡父母觅酒肉纸钱,不免徇俗,置以祀之。”事办于库堂,设位如俗间礼,酌酒、行肉、化纸钱讫,令集知事头首散其余盘。知事辈却之。无德独坐筵中,饮啖自若。众僧数曰:“酒肉僧,岂堪为师法耶!”腰包尽去。惟慈明、大愚、泉大道等,六七人在耳。无德翌日上堂云:“许多闲神野鬼,秖消一盘酒肉、两陌纸钱,断送去了也。《法华经》云: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下座。

       〖老人眉批〗


  世徒知修道须茹素,而不知旨在戒杀。故有吃素颇虔诚而害人尤甚者,是不知戒在心动,心一动,则戒体尽丧,而不在外相如何谨严也。

       〖锯解秤砣〗


  公案和眉批都很容易懂,不再赘述。只解释个别词句:
  “令集知事头首散其余盘。知事辈却之。”——汾阳善昭禅师叫庙里各个管事的知事僧把祭祀过的酒肉吃掉,大家都推脱不吃。
  “腰包尽去。”——都收拾行装离开了。

  此公案并非鼓励大家饮酒食肉,而是激励大家不要忘了学佛的宗旨。两者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只在理论上比较,如同隔靴瘙痒,不能痛切。汾阳禅师把这个具体事相活脱脱地端在大众面前,任由抉择,且不惜浑身落草,实乃大手笔宗师也!这一众也只有六七人透得过。无怪乎汾阳禅师在大家走后说:“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无论哪一棵树,都是枝叶多而果实少啊!
  老人的批示不仅指出茹素旨在戒杀,而且指出现时存在的一种现象——有的人“吃素颇虔诚而害人尤甚。”为什么会这样?因他把学佛的宗旨忘了,把枝叶当成了果实。我当初受心中心法后,曾向老人求“金刚三昧耶戒”。老人说:“哦!你求戒好啊。我只给你说一条戒:起心动念,就是犯戒!”老人一句话言及根本——戒律旨在戒心。正如老人在批示中所言:“戒在心动,心一动,则戒体尽丧,而不在外相如何谨严也。”
  老人的批示也绝不是说不要戒相,而旨在提醒我们:戒体和戒相,二者孰轻孰重!

上一章 下一章

Copyright©2025 印心典藏,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5325号-1

友情网站链接: 锵锵茶馆|佛心寺|佛法修证心要|大藏经来源网站-CBETA 漢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