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 【志军仁者:所有问题,均在来信相关问题下解答,以便对照阅看。另,附寄先师法照一桢。】

修持记录:

 11月24日:二印第五座。似昏沉。【若昏若昧而有知觉,手印不散,持咒不停,乃定非睡,可任其沉下去,不要动他。】 

11月25日:二印第六座。无名指又痛。【痛即消障,障除则慧开。】

11月26日:二印第七座。无名指仍痛。

11月27日:二印第八座。无名指痛感不明显。

11月28日:三印第一座。于头指、中指两指间出头的无名指并不弯曲。成印后无名指高于齐头之四指。记得在沪学时,无名指并不高出。拟将无名指弯曲而低,不能成。便暂依高出修之,俟师父信示。【无名指应稍弯曲,不可高过四指。】 

11月29日:三印第二座。指无痛感。

11月30日:三印第三座。分不清是昏是定,念头似未断。【不要分辨,只要咒不停,印不散,即是定。初定似昏,细念亦未断。】 

12月1日:三印第四座。座中偶尔听到“轰”的一声,印抖动一下(未散),惊觉而清醒过来,便重念咒。这种情况前若干座也发生过。【一惊觉,便出定。时间久了,便不以为意而安住定境了。】

 12月2日:三印第五座。不觉时长,不知是昏是定。若说是昏,尚有知觉,觉得如梦如幻,似有人活动。若说是定,尚未断念,念头时隐时现,咒语似念外独存,口停心诵。今天是星期日,不似平时之忙碌。早饭后闲暇坐而休息,陷入冥想,不知不觉午时便至,事后也不知究竟想了些什么。【初定似昏,久久则明,于明细定中,忽然脱落,则内而身心,外而世界,皆化为乌有矣。有念不住——即不停留,即是无念。真到不住时,细妄一断,则证入无念真境矣。】 

12月4日:三印第七座。往日靠计算器闹时催醒,今日却未醒来。及至警觉而起床,已5点40多分。若6点入座,必须到8点,上班已晚。宁迟到也要保证两小时,否则今日难补。竟坐至8点12分,虽迟到而未误修持。上班虽晚,于工作也无大误。以后要用双铃马蹄表催醒。 晚加修“便印”少时,有热感。师父信中所说“便印”与法本上“定印”极其相似,不知二者是一是异?【是一非异。】 弟子平时阅读经论较杂,于静中杜撰一段文字,可能是对散乱名相之自然梳理。弟子于不知不觉中堕入想阴而不自知。蒙恩师赐函开示,弟子再不敢遐想。弟子发愿供养恩师之圣容,跪请恩师寄照片一张,以满弟子之愿。【不用供养。我师相六公现在兜率,兹附寄法照一张,俾你供养。】  

12月5日:三印第八座。法本上讲第四印云:“其座须结跏亦得验。”故拟跏趺。【结跏者,跏其心也。心果不动,睡上亦得验,何况坐哉?】下午大便过,晚饭前又有便感,提肛一忍,尾闾附近似针刺般疼痛,大便感消失。以前看过关于“周天”的气功书,不作病解。俟师父信示。【修法要换肚皮,即腹泻,将以前宿秽一起泻尽,则气质清净,易开慧矣。以后要便即便,不要忍而不便。】

12月6日:四印第一座。不昏沉,轻安。

12月7日:四印第二座。昏沉入睡,印抖惊醒,印未散,但变形,复好,振作精神再念咒。【假如散了,也可重结。】 

12月8日:四印第三座。跏趺不能坚持到底。双跏散,痛麻感消失后,就取单盘,时而换腿,不知这算不算“掉举”。若是“掉举”,则座座皆曾掉举。俟师父信示。【不能双趺,还是单盘,以免多动而不能入定,失其功用,则要好反坏矣。】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89年12月某日

 

【永寿童子】顶礼老师。如一切心中心弟子一样,老师初修法时,也是如此惕惕厉厉。

LVM】我并不是利根,若不惕惕厉厉,今生就无望了。

【永寿童子】心中心法真的很奇特,初修便不同。境界多在初期,渐渐的倒平淡了。

LVM】也有牢固执著这些奇特光影者,不肯平淡,尽管也把“平常心是道”说得嘴滑,总是不肯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