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
  • 佛学辞典
  • 印心文集
登录|注册
繁 / 简
您的位置:印心文集 > 齐老师 > 齐师与元音老人的书信集锦
朗读
夜间
字号
小 100% 大
收藏
下载
齐师与元音老人的书信集锦
  • 前言
  • 第一封
  • 第二封
  • 第三封
  • 第四封
  • 第五封
  • 第六封
  • 第七封
  • 第八封
  • 第九封
  • 第十封
  • 第十一封
  • 第十二封
  • 第十三封
  • 第十四封
  • 第十五封
  • 第十六封
  • 第十七封
  • 第十八封
  • 第十九封
  • 第二十封
  • 第二十一封
  • 第二十二封
  • 第二十三封
  • 第二十四封
  • 第二十五封
  • 第二十六封
  • 第二十七封
  • 第二十八封
  • 第二十九封
  • 第三十封
  • 第三十一封
  • 第三十二封
  • ​第三十三封
  • 第三十四封(附)
  • ​第三十六封
  • 第三十七封
  • 第三十八封(附)
  • 第三十九封
  • 第四十封
  • 第四十一封
  • 第四十二封(附)
  • 第四十三封(附)
  • ​第四十四封
  • 第四十五封
  • 第四十六封(附)
  • 第四十七封
  • 第四十八封
  • 第四十九封
  • 第五十封
  • 第五十一封
  • 第五十二封
  • 第五十三封 (附)
  • 第五十四封
  • 第五十五封
  • 第五十六封
  • 第五十七封
  • 第五十八封
  • 第五十九封
  • 第六十封
  • 第六十一封
  • 第六十二封
  • 第六十三封
  • 第六十四封
  • 第六十五封 (附)
  • 第六十六封
  • 第六十七封
  • 第六十八封
  • 第六十九封 (附)
  • 第七十封
  • 第七十一封
  • 第七十二封 (附)
  • 第七十三封
  • 第七十四封 (附)
  • 第七十五封
  • 第七十六封 (附)
  • 第七十七封
  • 第七十八封
  • 第七十九封
  • 第八十封
  • 第八十一封
  • 第八十二封
  • 第八十三封
  • 第八十四封
  • 第八十五封
  • 第八十六封
  • 第八十七封
  • 第八十八封
  • 第八十九封
  • 第九十封
  • 第九十一封
  • 第九十二封
  • 第九十三封 (附)
  • 第九十四封
  • 第九十五封
  • 第九十六封
  • 第九十七封(附)
  • 第九十八封
  • 第九十九封
  • 第一百封

第六十八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师尊在以往的信函中,反复叮咛修道过程有三:1开悟、2保任、3放任,弟子姑且称此为“三段论”。当然,师尊也曾指出:若是祖师、菩萨再来,当是一悟便休。但赵州人称“古佛”,尚保任四十年,况他人乎?弟子进行着2,却与师尊纠缠着1,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求师尊印证,恐落“天然外道”。这里所说的印证,并非指3后,而是指1,弟子觉得,开悟后须经师尊印证无误,然后即可放心保任了。弟子也知道,印证后仍是“无所得”。正如《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又《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有玄觉禅师与玄策禅师的对话:“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以前即得,威音王以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玄觉禅师朝礼六祖,时称“一宿觉”。 故而请求师尊印证。当然,师尊即使印证了1,弟子也可能蹈如下三步曲:今生保任未得成功,习气重业障深故;临终未能生西方极乐世界,专修禅密,念佛懈怠故;死位中有、法性中有亦未得解脱,心力不充,随业而转故。如此,阎罗老子岂能放过?!据弟子理解,耕耘先生的印证,也只是1,而绝非3,只是这个,而不得师尊印证1,弟子仍不能断疑,仍恐种“天然外道”之因。师尊曾将初悟比作初生婴儿。现在这个婴儿病了,疑心病,不肯吃奶。这婴儿怀疑自己不是人形,恐是猪娃。母亲说:“你是人形,不是猪娃。”婴儿疑心病未断,非要父亲再肯定人形,才能断疑。 请师尊印证,是1就是1,不是1就说不是1。【完全错了。讲什么1、2、3。真正明心见性,就是能了生死,不然,明心见性值什么干屎橛!照你的意思说,到了3才称得上明心见性,不然,无用。现在的人,都是懂了点义理,说得两句口滑的相似话,便以为悟了,明心见性了,其实大错。耕云之过,即在于此。其实你未曾真悟道,我若也姑息你,夸赞你已经悟道,岂不害了你?还是老实打坐,深入禅定,化空身心,彻见真心,为好。】 

弟子志明顶礼

1993年2月15日

 

【永寿童子】我发现老人对学人开示的规则:一开始,一般是称叹仁者,赞扬根基善深;然后就有些严格了,但尚多有直指鼓励之谈;学人有些体会之后,又反复呵斥,帮助扫掉悟迹,预防学人得少为足;其后冷嘲热讽也出来了,哈哈,每况愈下也。

【LVM】棒头出孝子,娇养生忤逆。师尊的教法妙用堪称一绝!然而,尽管喝似雷奔、棒如雨点,受惠者还是“如柳枝拂着相似”才好。

【永寿童子】修心中心,发心很重要。中间有迂回者,多可以从发心不正或发心夹杂找原因。所以千座之后,宜强记上师此语,以为自检之则,免堕狂禅义解:“真正明心见性,就是能了生死,不然,明心见性值什么干屎橛!”

【LVM】发心不正难以救药,只好忍痛割爱,这也是师道之无奈!发心夹杂尚可挽回,却须“累师父一身汗、脱弟子一层皮”始得。


上一章 下一章

Copyright©2025 印心典藏,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5325号-1

友情网站链接: 锵锵茶馆|佛心寺|佛法修证心要|大藏经来源网站-CBETA 漢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