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
  • 佛学辞典
  • 印心文集
登录|注册
繁 / 简
您的位置:印心文集 > 齐老师 > 齐师与元音老人的书信集锦
朗读
夜间
字号
小 100% 大
收藏
下载
齐师与元音老人的书信集锦
  • 前言
  • 第一封
  • 第二封
  • 第三封
  • 第四封
  • 第五封
  • 第六封
  • 第七封
  • 第八封
  • 第九封
  • 第十封
  • 第十一封
  • 第十二封
  • 第十三封
  • 第十四封
  • 第十五封
  • 第十六封
  • 第十七封
  • 第十八封
  • 第十九封
  • 第二十封
  • 第二十一封
  • 第二十二封
  • 第二十三封
  • 第二十四封
  • 第二十五封
  • 第二十六封
  • 第二十七封
  • 第二十八封
  • 第二十九封
  • 第三十封
  • 第三十一封
  • 第三十二封
  • ​第三十三封
  • 第三十四封(附)
  • ​第三十六封
  • 第三十七封
  • 第三十八封(附)
  • 第三十九封
  • 第四十封
  • 第四十一封
  • 第四十二封(附)
  • 第四十三封(附)
  • ​第四十四封
  • 第四十五封
  • 第四十六封(附)
  • 第四十七封
  • 第四十八封
  • 第四十九封
  • 第五十封
  • 第五十一封
  • 第五十二封
  • 第五十三封 (附)
  • 第五十四封
  • 第五十五封
  • 第五十六封
  • 第五十七封
  • 第五十八封
  • 第五十九封
  • 第六十封
  • 第六十一封
  • 第六十二封
  • 第六十三封
  • 第六十四封
  • 第六十五封 (附)
  • 第六十六封
  • 第六十七封
  • 第六十八封
  • 第六十九封 (附)
  • 第七十封
  • 第七十一封
  • 第七十二封 (附)
  • 第七十三封
  • 第七十四封 (附)
  • 第七十五封
  • 第七十六封 (附)
  • 第七十七封
  • 第七十八封
  • 第七十九封
  • 第八十封
  • 第八十一封
  • 第八十二封
  • 第八十三封
  • 第八十四封
  • 第八十五封
  • 第八十六封
  • 第八十七封
  • 第八十八封
  • 第八十九封
  • 第九十封
  • 第九十一封
  • 第九十二封
  • 第九十三封 (附)
  • 第九十四封
  • 第九十五封
  • 第九十六封
  • 第九十七封(附)
  • 第九十八封
  • 第九十九封
  • 第一百封

第四十六封(附)

 

恭敬顶礼上元下音师傅:

师之训,使弟子如一大葫芦瓢,进不能进,出不能出,欲道无言,回光内照,亦无可照处。【当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时,逼得你透气不出的是谁?这是千钧一发之机,苟能于此回光一瞥,当下便桶底脱落!若停机伫思,则被它影子惑矣。这是最紧要的悟道因缘,非同儿戏,不可轻易滑过!】待看正无心时,发愿出家之心仍无可碍,否则我今尚能与师写信也?我期遍学一切法,度一切众,今入佛道者,无须摸索,直踏菩提捷径,是以越早出家时日越多,闻师所指,即欲奔赴,然不知卧龙寺处于西安何路何巷、邮码、依止师、参禅方法,何时去为最佳。【笔直去!会么?不会,则到了西安一问便知。其或不然,待我打听了来,再转告你。也不用了,你可写信问赵XX。他的地址:XXXXX】他们的参禅方法,乃是参一句:“念佛是谁?”另,多停无益,我觉现时出家,日后或能多弘法几年,念完大学则遥遥无期,为时已晚。【学道宜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为将来广接四众弟子打好基础。否则,难接高级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修证,亦不无影响。】【学道须具备一片长远深心,不可急在一时。就你目前的文化水平,看来还差得很远,不乘此时机,好好学习,将来难有上乘的成就。】不过家中对我接近佛教,反对犹甚,他们看管我于左右,令我几无半秒余遐,否则现即求心中心法矣。我入佛门,二老生活亦有兄长照料,不必我担心。我于世间诸恶有染,非少时可比,师称为法门龙象,折杀我也。【知过即改,善莫大焉!】 若达西安,仍想受元音师您灌顶,及从光升师受心中心法,一者日后多支传承法脉,二者禅密双修,定慧齐运,见“新人”或可更快。【我已早退居,不再传法。你欲学心密,可向徐老师恒志学习。心密即禅,禅即心密,无有二致,说双修乃门外汉语。末法时代学人根劣,无可奈何,才用密咒假佛力加持,消除业障,俾早日打开本来,非于密外更有禅也。】

《境界谈》、《疑问篇》——

第一问,昔者释迦如来将入寂灭,诸大弟子,皆是大阿罗汉,泪如雨下,如丧父母。其乃有情也?无情也?【大罗汉情未尽也。然佛法不离世法,世人对父母师友情笃,一旦舍离,不无情伤,潸然泪下,此乃人之常情。故佛子亦不越常情,于佛入灭时,悲从中来,泪如雨下,正不必文风不动,以显其悄僻也。又,真得的人,哭笑自如,要笑即笑,要哭即哭,不是一点也不能动也。】颂赞观世音菩萨道:“无为心内起悲心。悲心一起,却无可染,怪哉怪哉!是有情也?无情也?【无情即大情,大情即无情!岂如木石之无情哉?】诸佛菩萨度无边众生,以《金刚经》而论,菩萨实不以众生为众生。但何种力量使菩萨以无为度众生,而未见不度众生之菩萨,是养成的习惯吗?【不度众生,即非菩萨,如何是养成的习惯?!】【一草一木皆佛性所显现,皆自性所成就,何况一切众生?故一切众生,佛菩萨皆视为佛,而不作众生想。但以无明、住着、妄想、造业故,又非不众生,故佛菩萨怜悯一切众生昏迷不识自己乃至尊至贵具无上神用之天真佛,由是兴无缘大慈,现身说法,觉破众生迷梦,假说为度众生,而实无度也。】 开悟后,一念不着,如寒潭雁影,但百千亿年后,无量亿劫后,实不忘记,若非即不曾得道。【并非记着不忘,乃感而后应。】如看过电灯后,再看柜子,亦知曾看过电灯。【不是不知,只是不住,如牢牢记着,则住着矣。】是否刚开悟后及开悟前均是惺惺寂寂,过目便忘,而非了了分明?若从修时,而非了了分明,而不向反方走走,是否便不可能得道。【惺惺寂寂,本来如斯。非刚开悟及开悟前如斯,而后可以乱起念记着诸般事物也。其实,开悟前并不能如斯。至于多忘,那是用功时的一个过程,过后,即无此病。但注意,亦非牢记诸事不忘,而是惺惺寂寂随感随应也。】

第二问,地藏菩萨发甚深誓愿,纵令人钦佩,不亦有些“傻冒”乎?【唉!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为佛菩萨,即仗此傻劲也。你如无此傻劲,还是不要学佛好!】若以此愿力而不能成佛,以佛智慧来度更多众生,便不合道,是然乎?【有此愿力,何患不能成佛!】若地藏菩萨,不发此愿,何不成佛,却当菩萨!【修法悟道仅得根本智,还要发愿广度众生,以满后得智即差别智,才能圆证佛果。地藏菩萨已经成佛,一来以愿大故,不居佛位,现菩萨身,广度众生,二来以此示范后学,鞭策鼓励学人,莫学小乘,以自了为是。】若有人道:“我当令地藏菩萨成佛,而代其愿。地藏能成佛否?【不要胡说乱道!】 文殊菩萨一身成佛,便当永世为佛,为何一身能成三佛,以后能四佛五佛无量佛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分什么三四五六?】其与究竟佛何别?【若分别,西方亦成秽土!】 当我说“当我说”这句话时,心中无念,但这话又胡为而来?【言为心声,心念不动,如何会说话?心念未动,话未动,你知道个什么?此无知之知是什么?!知晓这个,即知来处!】去寻自性,难道这不是一念吗?【寻即不见!】若全是妄想,修道即是妄念,无修道心而修道,不亦奇哉?【修道之心,原也是妄想,但未悟之前,亦不能不假此以策励自己,精勤修习,以证成无修之大道。】其实,我也曾有无心而应物修道的体会。【你真无心,还要修什么道?!且莫错认定盘星,将滚滚妄念认做无心。又,莫说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碧水神龙,应是阿拉臭屁一滩!若论主客,即斩却汝头!【胡说乱道有何用?分明还我宾主来!】【以后有问题,问齐志军!】

弟子妙悟于1991年农历12月17日

 

【永寿童子】此上师示现诲人不倦之风乎?若个个弟子如此问,上师次次如此答,真累杀老禅师也。

【LVM】还记得“投子闻声便打”这个公案么?

【永寿童子】所谓“要笑即笑,要哭即哭”,乃随缘自在之注脚。我曾有好长时间,以为学佛后就面无表情、呆头呆脑了,现在回想,真可笑之极。

【LVM】也是修行人的路途风光。


上一章 下一章

Copyright©2025 印心典藏,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5325号-1

友情网站链接: 锵锵茶馆|佛心寺|佛法修证心要|大藏经来源网站-CBETA 漢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