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
  • 佛学辞典
  • 印心文集
登录|注册
繁 / 简
您的位置:印心文集 > 齐老师 > 齐师与元音老人的书信集锦
朗读
夜间
字号
小 100% 大
收藏
下载
齐师与元音老人的书信集锦
  • 前言
  • 第一封
  • 第二封
  • 第三封
  • 第四封
  • 第五封
  • 第六封
  • 第七封
  • 第八封
  • 第九封
  • 第十封
  • 第十一封
  • 第十二封
  • 第十三封
  • 第十四封
  • 第十五封
  • 第十六封
  • 第十七封
  • 第十八封
  • 第十九封
  • 第二十封
  • 第二十一封
  • 第二十二封
  • 第二十三封
  • 第二十四封
  • 第二十五封
  • 第二十六封
  • 第二十七封
  • 第二十八封
  • 第二十九封
  • 第三十封
  • 第三十一封
  • 第三十二封
  • ​第三十三封
  • 第三十四封(附)
  • ​第三十六封
  • 第三十七封
  • 第三十八封(附)
  • 第三十九封
  • 第四十封
  • 第四十一封
  • 第四十二封(附)
  • 第四十三封(附)
  • ​第四十四封
  • 第四十五封
  • 第四十六封(附)
  • 第四十七封
  • 第四十八封
  • 第四十九封
  • 第五十封
  • 第五十一封
  • 第五十二封
  • 第五十三封 (附)
  • 第五十四封
  • 第五十五封
  • 第五十六封
  • 第五十七封
  • 第五十八封
  • 第五十九封
  • 第六十封
  • 第六十一封
  • 第六十二封
  • 第六十三封
  • 第六十四封
  • 第六十五封 (附)
  • 第六十六封
  • 第六十七封
  • 第六十八封
  • 第六十九封 (附)
  • 第七十封
  • 第七十一封
  • 第七十二封 (附)
  • 第七十三封
  • 第七十四封 (附)
  • 第七十五封
  • 第七十六封 (附)
  • 第七十七封
  • 第七十八封
  • 第七十九封
  • 第八十封
  • 第八十一封
  • 第八十二封
  • 第八十三封
  • 第八十四封
  • 第八十五封
  • 第八十六封
  • 第八十七封
  • 第八十八封
  • 第八十九封
  • 第九十封
  • 第九十一封
  • 第九十二封
  • 第九十三封 (附)
  • 第九十四封
  • 第九十五封
  • 第九十六封
  • 第九十七封(附)
  • 第九十八封
  • 第九十九封
  • 第一百封

第二十九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1、对与错,是对待法。一落相对,便非真如实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无相之相,方是实相。然而,这“无相”也不与“有相”相对。【有个无相,还是有相。怎不相对?】实相也不落有无。【实相连无相也无,无也无!唉!一落言诠,便成巢臼!所以宗师家末后无言,拂袖归方丈】 因观心无常,故说自性常。若解不二法,自性也无常。 常与无常,是对待法。真如自性,不落四句。 乐与我净,亦复如是。 原本无大地,何者能平沉? 虚空无一物,何物遭粉碎?【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啊,但愿能保任这一念灵光——不对!这又是法执。——啊,一涉对错,又落相对,习气如此顽固,不消磨如何了得?!【灵龟拽尾,灵迹虽去,拽迹又露,奈何? 不见灵云见桃花开悟后云:“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花。”一觉便休,不再住著便是了。】

2、我妻已借得照相机一个,准备去上海受法时拍摄师父的法照,我未玩过相机,尚须一学。我拟找一部小型的录音机,准备带到上海录师傅诵咒。既做遥灌,相机、录音机是用不着了。然而,弟子仍思念师父的法照。否则,弟子再见着师父,恐怕都认不出来了。【说是无相,为何着相?现在有人为我拍了照,下次通信即可寄给你了。不必路远迢迢前来上海了。】顺便禀告师傅,咒语加持力不可思议。天津藏密会上,初次听到“百字明”录音,不禁周身颤抖,热泪盈眶,头上似扣了一个铁环,数日方消。【你还知么?这是五蕴当中的受蕴作祟,根本还是心动。你当照破五蕴,就证成大道,不再动了。】

3、拟供养师父,又恐师父象前次那样又寄回来,耗费邮资,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次请师父不要再寄回来,好吗?师允即寄。【不受供养,请勿再寄,等你大彻大悟了,再大受供养!】

4、为治我父之病,我需连坐三座。只能放在晚上,也不管是否跨越子时,这样对吗?【可以!一直服到病完全好了为止。】

 

弟子 志明 顶礼

1990年12月22日

 

【永寿童子】听百字明有感应一事,在其他人都会当成正受而保留执着,唯心中心讲究善也不住,直入我法两忘的境界。

【LVM】心密三句话:“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若能直入第一句,即六印一咒(总持)也成多余,何况其他!只是不曾见过这么利索的人。我曾问老人,说我没见过这样的人。老人说,你没见过?(我正想听下文,想知道谁能这么利索,哪料老人接着说:)我也没见过。

【永寿童子】老人已经许诺“大受供养”了,后来老师是怎样供养老人的?

【LVM】你都看见了,这不是连身口意都供养给上师了么。


上一章 下一章

Copyright©2025 印心典藏,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5325号-1

友情网站链接: 锵锵茶馆|佛心寺|佛法修证心要|大藏经来源网站-CBETA 漢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