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 复次,云何等无间缘?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说此为彼等无间缘。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云何所缘缘?谓五识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为所缘缘。若意识,以一切内外十二处为所缘缘。 云何增上缘?谓眼等处,为眼识等俱生增上缘。若作意于所缘境,为诸识引发增上缘。若诸心心所,展转互为俱生增上缘。若净不净业,与后爱非爱果及异熟果,为先所作增上缘。若田、粪水等,与诸苗稼,为成办增上缘。若彼彼工巧智,与彼彼世间工巧业处,为工业增上缘。 复次,是四缘中,因缘一种望所生法,能为生因,余三种缘望所生法,当知但为方便因。是故彼彼诸行生方便缘现在前时,彼彼诸行种子便能生起彼彼诸行,是故诸行无有同时顿生起义。当知依止如是四缘建立十因,如菩萨地等中已说。 问:如世尊言:过去诸行为缘生意,未来诸行为缘生意。过去、未来诸行非有,何故世尊宣说彼行为缘生意?若意亦缘非有事境而得生者,云何不违微妙言说?如世尊言:由二种缘诸识得生。何等为二?谓眼及色,如是广说乃至意、法。 答:由能执持诸五识身所不行义,故佛世尊假说名法。是故说言:缘意及法,意识得生。 问:何因缘故,知佛世尊有是密意? 答:由彼意识亦缘去来识为境界世现可得,非彼境识法处所摄。又有性者,安立有义、能持有义;若无性者,安立无义、能持无义;故皆名法。由彼意识,于有性义,若由此义而得安立,即以此义起识了别。于无性义,若由此义而得安立,即以此义起识了别。若于二种不由二义起了别者,不应说意缘一切义、取一切义。设作是说,便应违害自悉弹多。又不应言:如其所有,非有亦尔,是如理说。是故意识,如去来事非实有相,缘彼为境。由此故知意识亦缘非有为境。 复有广大言论道理,由此证知有缘无识。谓如世尊微妙言说:若内、若外及二中间都无有我。此我无性,非有为摄、非无为摄,共相观识非不缘彼境界而转。此名第一言论道理。 又于色香味触,如是如是生起变异所安立中,施设饮食、车乘、衣服、严具、室宅、军林等事。此饮食等,离色香等都无所有。此无有性,非有为摄、非无为摄,自相观识非不缘彼境界而转。是名第二言论道理。 又拨一切都无所有邪见,谓无施、无爱、亦无祠祀,广说如前。若施、爱、祠等无性是有,即如是见应非邪见。何以故?彼如实见、如实说故。此若是无,诸邪见者缘此境界,识应不转。是名第三言论道理。 又诸行中,无常、无恒、无不变易。此诸行中,常、恒、不变无性,非有为摄、非无为摄,共相观识非不缘此境界而转。若缘此境识不转者,便于诸行常、恒、不变无性之中,不能如实智慧观察。若不观察,应不生厌;若不生厌,应不离欲;若不离欲,应无解脱;若无解脱,应无永尽究竟涅盘。若有此理,一切有情应皆究竟随逐杂染,无出离期。是名第四言论道理。 又未来行尚无有生,何况有灭!然圣弟子于未来行,非不随观生灭而住。是名第五言论道理。 由此证有缘无意识。复有所余如是种类言论道理,证成定有缘无之识,如应当知。 问:如世尊言:有过去业。若过去业体是无者,不应今时有一领纳有损害受,或复不应有一领纳无损害受。此何密意? 答:过去生中净不净业已起、已灭,能感当来爱不爱果。此业种子摄受熏习,于行相续展转不断。世尊为显如是相续,是故说言有过去业。又佛世尊观二义故,作如是说。一、为遮止不平等因论者意故,显此道理。谓彼妄见从大自在、帝释、梵王、自性、丈夫及所余等,一切有情净不净转。二、为遮止一切无因论者意故,显此道理;谓彼妄见都无有因。一切有情净不净转。 问:如世尊言:有过去行,于彼行中,我具多闻圣弟子众无顾恋住;有未来行,于彼行中,我具多闻圣弟子众无希望住。此何密意? 答:过去诸行,与果故有;未来诸行,摄因故有。所以者何?现在诸行三相所显:一、是过去果性故;二、是未来因性故;三、自相相续不断故。为显此理,故佛世尊说如是言。又观二义,故作是说。一、为遮断于去来法实有执故,显此道理。谓若去来诸行性相是实有者,不应由彼去来之性说言是有。二、为遮断拨无执故,显此道理。谓彼妄计:如去来世,现在亦尔,都无所有。 问:如世尊言:有过去界、有未来界、有现在界。此何密意? 答:若已与果种子相续,名过去界;若未与果,当来种子相续,名未来界;若未与果,现在种子相续,名现在界。当知此中如是密意。若苾刍等于如是种子相续中而得善巧,名于彼彼一切法中证得无量种种自性诸界善巧。 复次,云何应知生、老、住、无常离色等蕴无别实有? 谓已遮未来诸行实有性,当知亦遮生实有性。所以者何?未来世生自无所有,云何能生所余诸行。 亦非现在生能生现在诸行。由此生相有差别名,所谓诸行若生、若起、若现在性,离此差别,生之异相定不可得。诸聪慧者不应说言:即由现在令彼诸行成现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说:生生诸行。当知义显即现在性能成现在。 又一切法各各别有自种子因,何须计有异生能生。又此生相,为即诸行生耶?为是诸行生因耶? 若即诸行生者,计此生相能生诸行,由有生故,诸行得生,不应道理。若是诸行生因者,诸行生时于一一行便有二生。谓生能生,不应道理。 如生,如是,老、住、无常,由此道理如应当知。故知生等于诸行中假施设有。由有因故,诸行非本。自相始起,说名为生。后起诸行与前差别,说名为老。即彼诸行生位暂停,说名为住。生刹那后诸行相尽,说名为灭,亦名无常。 问:若有为法,生、老、住、灭四有为相具足可得,何故世尊但说三种,一、生、二、灭、三、住异性? 答:由一切行三世所显故。从未来世本无而生。是故世尊由未来世,于有为法说生有为相。彼既生已落谢过去,是故世尊由过去世,于有为法说灭有为相。现在世法二相所显,谓住及异。所以者何?唯现在时有住可得,前后变异亦唯现在。是故世尊由现在世,于有为法总说住、异为一有为相。 问:佛圣弟子应观有为具足三相,何故但说圣弟子众于诸蕴中随观生灭而住,不说随观住异性耶? 答:生及住异俱生所显,是故二相合为一分,建立生品,即说随观一生相住;于第二分建立灭品,即说随观一灭相住。又若由此相起厌思惟,今于此中但说此相。谓于诸行中观无常相,能起厌患、离欲、解脱,故但思惟无常性相。无常性相,本无今有、有已还无所显。本无今有,是名为生;有已还无,是名为灭。 复次,生差别有多种。谓刹那生、相续生、增长生、心差别生、不可爱生、可爱生、下劣生、处中生、胜妙生、有上生、无上生。此中诸行刹那刹那新新而起,名刹那生。若具诸结、或不具结,从彼彼有情聚没,往彼彼有情聚诸蕴续生,名相续生。若从婴孩、童子等位,乃至往趣衰老等位,名增长生。若缘彼彼境界,于彼彼昼夜、彼彼刹那、腊缚牟呼栗多等位,数数迁谢,非一众多种种心起,或乐相应、或苦相应、或不苦不乐相应,或有贪心、或离贪心,广说乃至或善解脱心、或不善解脱心。如是名为心差别生。若那落迦、傍生、饿鬼苦趣中生,如是名为非可爱生。若于人天乐趣中生,名可爱生。若于下劣欲界中生,名下劣生。若于处中色界中生,名处中生。若于胜妙无色界生,名胜妙生。复有差别。谓最初入胎者,名下劣生;中二入胎者,名处中生;最后入胎者,名胜妙生。复有差别。谓染污法及染污果生,名下劣生;若诸善法及善果生,名胜妙生;除善不善果无记法,所余无记法生,名处中生。若依堕界生说,始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生,名有上生。非想非非想处生,名无上生。若依堕续生刹那相续生说,除阿罗汉等最后终位所有诸蕴,余一切位所有行生,名有上生。若阿罗汉等最后终位所有行生,名无上生。 复次,老差别当知亦有多种,所谓身老、心老、寿老、变坏老、自体转变老。此中衰变等乃至身坏,广说如经,是名身老。若乐受相应心变,苦受相应心转;或善心变,染污心转;或于可爱事中希望心变,希望不果心转,是名心老。若于彼彼昼夜、彼彼刹那、腊缚、牟呼栗多等位,数数迁谢,寿量损少,渐渐转减乃至都尽,是名寿老。若诸富贵兴盛退失,无病色力充悦等变,名变坏老。若从善趣增盛聚中自体没已,往于恶趣下劣聚中自体生起,名自体转变老。复有一老为缘,能成如上所说一切种老,所谓诸行刹那刹那转异性老。 复次,住差别当知亦有多种,谓刹那住、相续住、缘相续住、不散乱住、立轨范住。若已生诸行生时暂停,名刹那住。若诸众生,于彼彼处彼彼自体,由彼彼食为依止故,乃至寿住;外器世间大劫量住;名相续住。若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善、不善、无记法等,乃至各别缘现在前,尔所时住,是名缘相续住。若诸定心由三摩地正起现前,名不散乱住。若于彼彼异方、异域、国城、村逻、王都、王宫,若执理家、商估、邑义诸大众中,古昔轨范建立随转,如是名为立轨范住。 复次,无常差别当知亦有多种,谓坏灭无常、生起无常、变易无常、散坏无常、当有无常、现堕无常。若一切行生已寻灭,名坏灭无常。若一切行本无今有,名生起无常。若可爱诸行异相行起,名变易无常。若不变坏可爱众具及增上位离散退失,名散坏无常。即四无常,在未来时,名当有无常。即现在世正现前时,名现堕无常。若受用欲尘多放逸者,但能思惟变易无常、散坏无常、现堕无常,广起悲叹愁愦忧悴,然于诸行不能厌离。若诸外道,即于如是诸无常性多起思惟,少能方便厌患、离欲,但于诸行一分厌离,不能究竟。若圣弟子圆满思惟诸无常性,于一切行究竟厌患乃至解脱。 复次,云何得获成就?谓若略说,生缘摄受增盛之因,说名为得。由此道理,当知得是假有。若言得是实有,此为是诸行生因?为是诸法不离散因?若是诸行生因者,若从先来未得此法,此既无有,生因之得应常不生。由此亦应毕竟不得。若是诸法不离散因者,一切善、不善、无记法,得既俱有,彼虽相违应顿现行。是故二种俱不应理。又生因者,所谓各别缘所摄受诸法自种。不离散因者,谓由余缘现在前故,余缘离散。若于引发缘中,势力自在,假立为得。以此自在为依止故,所有士夫补特伽罗。虽彼彼法已起、已灭,若欲希彼复现在前,便能速疾引发诸缘,令得生起,是故亦说此名为得。 当知此得略有三种。一、种子成就,二、自在成就,三、现行成就。若所有染污法、诸无记法、生得善法,不由功用而现行者,彼诸种子若未为奢摩他之所损伏,若未为圣道之所永害,若不为邪见损伏诸善如断善根者,如是名为种子成就。所以者何?乃至此种子未被损伏、未被永害,尔时彼染污等法,若现行、若不现行,皆说名成就故。若加行所生善法及一分无记法,生缘所摄受增盛因种子,名自在成就。若现在诸法自相现前转,名现行成就。 复次,云何命根?谓由先业,于彼彼处所生自体所有住时限量势分,说名为寿、生气、命根。 此复多种差别。谓定、不定、随转、不随转,若少、若多,若有边际、若无边际,若自势力转、若非自势力转。除赡部洲人寿分量,所余生处寿量决定。此赡部洲,或时寿命广无有量,或时短促,寿量不定。北拘卢洲人寿量随转,如决定量毕竟随转,无中夭故。余一切处名不随转。赡部洲人十岁时寿,名为少寿。傍生一分,亦名少寿。所以者何?一分傍生,或一日夜寿量可得;或有一分若二、若三,乃至极多十日十夜寿量可得。非想非非想处受生有情,名为多寿,经于八万大劫数故。阿罗汉等,名有边际寿。若诸有学于现法中定般涅盘,若诸异生住最后有,亦名有边际寿。当知所余,寿无边际。若阿罗汉等、若诸如来、若诸菩萨,于寿行中延促自在,所有命根,名自势力转。当知所余,名非自势力转。 复次,云何众同分?谓若略说,于彼彼处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类、位、性、形等,由彼彼分互相似性,是名众同分,亦名有情同分。此中或有,有情由界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界。或有有情,由趣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趣。或有有情,由生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生。或有有情,由类同分说名同分。谓同一种类。或有有情,由分位、体性、容色、形貌、音声、覆蔽、养命同分说名同分。或有有情,由过失、功德同分说名同分。如杀生者望杀生者,广说乃至诸邪见者望邪见者;离杀生者望离杀生者,乃至正见者望正见者;从预流者乃至阿罗汉、独觉望预流等,菩萨望菩萨,如来望如来;如是更互说名同分。 复次,云何异生性?谓三界见所断法种子唯未永害量,名异生性。此复略有四种。一、无般涅盘法种性所摄,二、声闻种性之所随逐,三、独觉种性之所随逐,四、如来种性之所随逐。 复次,云何和合?谓能生彼彼诸法诸因、诸缘,总略为一,说名和合。即此亦名同事因。 又此差别者,或有领受和合,谓六处缘触,或色等缘、或作意等缘,或触缘受。或有引生后有和合,谓无明缘行等,受缘爱,爱缘取,广说乃至生缘老死。或有六处住和合,谓四食及命根。或有工巧处成办和合,谓工巧智及彼相应业具、士夫作用。或有清净和合,谓十二种无杂集会,即自他圆满等。又有世俗和合,谓诸有情依等意乐增上力故,互不相违,无诤无讼,亦不乖离。 复次,云何名身?谓依诸法自性施设、自相施设。由遍分别,为随言说,唯建立想,是谓名身。云何句身?谓即依彼自相施设、所有诸法差别施设,建立功德、过失、杂染、清净、戏论,是谓句身。云何文身?谓名身、句身所依止性所有字身,是谓文身。 又于一切所知所诠事中,极略相是文,若中是名,若广是句。若唯依文,但可了达音韵而已,不能了达所有事义。若依止名,便能了达彼彼诸法自性、自相,亦能了达所有音韵,不能了达所简择法深广差别。若依止句,当知一切皆能了达。又此名句文身,当知依五明处分别建立。所谓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世间工巧事业处明。 复次,云何流转?谓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又此流转差别多种。或有种子流转,谓有种子不现前诸法。或有自在势力流转,谓被损种子现行诸法。或有种果流转,谓有种子,种不被损现行诸法。或有名流流转,谓四非色蕴。或有色流流转,谓诸内外十有色处及与法处所摄诸色。又有欲界流流转,谓欲缠诸行。又有色界流流转,谓色缠诸行,又有无色流流转,谓无色缠诸行。又有乐流流转,谓乐受及彼所依处。如是苦流流转、不苦不乐流流转,当知亦尔。又有善流流转,谓诸善行。又有不善流流转,谓诸不善行。又有无记流流转,谓诸无记行。又有顺流流转,谓顺缘起。又有逆流流转,谓逆缘起。 复次,云何定异?谓无始时来种种因果决定差别无杂乱性,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尔。又此定异差别多种。或有流转、还灭定异,谓顺逆缘起。或有一切法定异,谓一切法十二处摄,无过无增。或有领受定异,谓一切受三受所摄,无过无增。或有住定异,谓一切内分乃至寿量,一切外分经大劫住。或有形量定异,谓诸有情于彼彼有色生处,所受生身、形量决定,及诸外分四大洲等形量决定。 复次,云何相应?谓彼彼诸法为等言说、为等建立、为等开解诸胜方便,是谓相应。又此相应差别分别有四道理。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尔道理。此诸道理,当知如声闻地等已广分别。 复次,云何势速?谓诸行生灭相应速运转性,是谓势速。又此势速差别多种。或有诸行流转势速,谓诸行生灭性。或有地行有情轻健势速,谓人、象、马等。或有空行有情势速,谓诸飞禽、空行药叉及诸天等。或有言音势速,谓词韵捷利。或有流润势速,谓江河等迅速流注。或有烧然势速,谓火焚燎,猛焰飚转。或有引发势速,谓放箭、转丸等。或有智慧势速,谓修观者简择所知迅速慧性。或有神通势速,谓大神通者所有运身意势等速疾神通。 复次,云何次第?谓于各别行相续中,前后次第一一随转,是谓次第。又此次第差别多种。或有流转次第,谓无明缘行,广说乃至生缘老死。或有还灭次第,谓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或有在家、出家行住次第。谓陵旦而起,澡饰其身,被带衣服,修营事业,调畅沐浴,涂饰香鬘,习近食饮,方乃寝息,是在家者行住次第。若整衣服,为乞食故入聚落等巡次而行,受如法食,还出安坐,食讫澡手,荡钵,洗足,入空闲室读诵经典,如理思惟。昼则宴坐、经行,净修其心,断灭诸障;至夜中分,少当寝息;于夜后分,速复还起,整服治身,归所习业。是出家者行住次第。或入僧中,随其长幼修和敬业,敷设床座,次第受筹,分其卧具、处所、利养及营事业。或有增长次第,谓婴孩、童子等八位次第生起。或有现观次第,谓于苦等四圣谛中次第现观。或有入定次第,谓次第入九次第定。或有修学次第,谓增上戒学为依,次生增上心学;增上心学为依,后生增上慧学。 复次,云何时?谓由日轮出没增上力故,安立显示时节差别;又由诸行生灭增上力故,安立显示世位差别;总说名时。此时差别复有多种。谓时、年、月、半月、昼、夜、刹那、腊缚、牟呼栗多等位,及与过去、未来、现在。 复次,云何数?谓安立显示各别事物计算数量差别,是名为数。此数差别复有多种。谓一数、二数,从此已去皆名多数。又数边际名阿僧企耶,自此已去,一切算数所不能转,是故数之边际名不可数。 复次,种子云何?非析诸行别有实物名为种子,亦非余处。然即诸行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为种子,亦名为果。 当知此中,果与种子不相杂乱。何以故?若望过去诸行,即此名果;若望未来诸行,即此名种子。如是若时望彼名为种子,非于尔时即名为果;若时望彼名果,非于尔时即名种子。是故当知种子与果不相杂乱。譬如谷、麦等物,所有芽、茎、叶等种子,于彼物中磨捣分析,求异种子了不可得,亦非余处。然诸大种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即谷、麦等物能为彼缘,令彼得生,说名种子。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问:前已说损伏染法种子,善法种子损伏云何?答:若常殷重习善相违诸染污法,是初损伏。若执取邪见、多习邪见如诸外道,是第二损伏。若多修习邪见诽谤,如断善根者,是第三损伏。若能永害染法种子,如前已说,是第四损伏。 复次,若略说一切种子,当知有九种。一、已与果,二、未与果,三、果正现前,四、果不现前,五、软品,六、中品,七、上品,八、被损伏,九、不被损伏。若已与果,此名果正现前;若果正现前,此名已与果。若未与果,此名果不现前;若果不现前,此名未与果。若住本性,名软品;若修、若练善不善法未到究竟,名中品;若修、若练已到究竟,名上品。损及不损,如前应知。 复次,我当略说安立种子。云何略说安立种子?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习气是实物有、是世俗有。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即此亦名遍行麁重。 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复名遍行麁重者,诸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若言麁重自性种子为种子生,不应道理。 答: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 问:若非习气积集种子所生者,何因缘故,建立三种般涅盘法种性差别补特伽罗,及建立不般涅盘法种性补特伽罗?所以者何?一切皆有真如所缘缘故。 答:由有障、无障差别故。若于通达真如所缘缘中有毕竟障种子者,建立为不般涅盘法种性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建立为般涅盘法种性补特伽罗。若有毕竟所知障种子布在所依,非烦恼障种子者,于彼一分建立声闻种性补特伽罗,一分建立独觉种性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建立如来种性补特伽罗。是故无过。若出世间诸法生已,即便随转,当知由转依力所任持故。然此转依与阿赖耶识互相违反,对治阿赖耶识,名无漏界,离诸戏论。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