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卷第九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如解 △二、修行真要。阿难见性,未能证入,譬遇华屋,不得其门,遂请修行方便。前示真基,则华屋之址也。此示真要,则华屋之门也。文二:一、解结真要二:一、阿难牒请。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前第二义门,令审业本。文云:不见所结,云何知解?故此牒之而请也。诸无明通根本枝末也,方能暂伏,未能永断,故如隔日疟,由不知结解真要故也。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身心结惑,实未来苦难之本。解结之元,实免脱轮回之要。 △二、真慈开示四:初、金手摩顶。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诃难顶。 先摩其顶,表无上开示也。 △二、光瑞助显。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只陀林灌环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六震者,动、起、涌、吼、震、击,表破六根妄结也。诸佛顶光灌释迦顶者,示同发明无上顶法故。次复同音宣告阿难: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异口同告者,示诸佛脱生死证菩提,皆由斯要也。俱生即根本无明也。生死妙常同因六根者,知见立知故轮生死,知见无见即证妙常,如下所明。 △三、阿难疑问。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四、正示真要二:一、总示二:一、长行。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虗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根尘本真,故曰同源。结解俱幻,故曰无二。梦识无初,故譬空华。物境成有,故由尘发知,因根有相。此根尘识,譬如束芦,互相依倚,虽粗有相,其体全空。故曰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既无自性,则随缘转变。故于知见立识知之心,则结为无明之本。于知见无见觉之妄,则解为涅盘真净。既曰真净,岂容立知。故曰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此总示妄结依根尘识起,但妄识不立,则妄结自解。是为解结真要,所以学道务去识情也。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偈,文句也。梵语只夜云应颂,应长行而颂也。伽陀云讽诵,不应长行而孤起也。文二。 △初只夜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真性之中,有为之法皆空,则根尘本空。此颂根尘同源也。缘生之法皆幻,则缚脱亦幻。此颂缚脱无二也。起灭之法皆无,则妄识元无。此颂识性虗妄,犹如空华也。妄法既无,真亦不立。若言妄显真,真还同妄。真与非真,尚犹双非。见与所见,云何复存。当知俱无实体,若交芦耳。此颂相见无性,同于交芦也。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颂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也。汝观下。牒根尘无体徒因妄结。迷晦下。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也。 △二伽陀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蹑前结解之义,起后圆通之文也。六解则根拔,一亡则湛圆。选得圆根,则入圣流,证圣果矣。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颂根结初起之由也。阿陀那,此云执持,谓执持种子,发起现行,即第八梨耶初起之相,故曰微细。含藏种子为习气,积生识浪为暴流,湛由是分,结由是起也。此识依真如,合生灭,杂乎真妄之间,故曰真非真也。若以为真,恐迷妄习而自误,以为非真,恐迷自性而外求,故权小教中,皆不开演也。深密经曰: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外道所执神我,即此识也。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颂解结入圆之要也。一切诸法,唯心所现。而于中取着,妄成根结。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由妄取故,有幻非幻。若不妄取,非幻亦无。非幻尚无,幻法何有。幻法不立,则根尘顿净,圆通现前矣。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盘门 结颂真要也。此之法门,于净不着,于染不污,名妙莲华。根境结惑,拟之则销,名金刚王觉。即为无为,亡情绝解,名如幻正受。依此修进,一弹指间,可超无学而入圆位也。阿毗达磨云:无比法,十方如来逈出生死,速证寂常,莫不由斯。故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薄伽尊号具六义,谓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 △二、详明二。一、重请。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只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二偈并颂而双美,故曰杂糅精莹。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无遮大悲,言其博济也。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则真妄两忘,称性之谈也。沉垢微细,结惑也。 △二、巧示二:一、示结之由。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盘僧,敛僧伽梨,擥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涅盘,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波罗云时分,即夜摩天所献巾也。绾,萦结也。巾喻一性,绾喻妄动,结喻六妄。一一详问者,使悟凡所妄动,皆为结业也。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一真如体,无异无同。六妄结根,确然异执。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结,显也。 △二、示解之要二:初、总叙。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蜂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不成,谓是非蜂起,不成一体也。愿乐一成,莫非解除,结惑不生,则同异圆泯。故曰: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盘,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前明所结惑业之理,此明能结狂妄之心也。狂心之结妄境,如劳目之见狂华,故曰皆即狂劳。 △二详示。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偏掣左右,喻依偏权之教。不知真要,适重狂劳。故欲解狂劳,当解狂心。知解狂心,则不藉偏权肯綮修证矣。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麤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消亡不真何待? 令依出世正智,审择根结本因而解之也。若得正智,不惟能知根结本因,虽沙界万类,皆了元由矣。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示六不顿解,必由其序也。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了烦恼结,皆由着我,则于我无着,离烦恼障,是得人空也。了所知结,皆由着法,则于法无着,离所知障,是得法空,名法解脱。人法双解,是名俱空,而俱空亦泯,心无所起,是从正受得无生忍也。观音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先得人空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即成法解脱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俱空不生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得无生忍也。 △二、入圆真要二。一、牒请。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祕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慧觉圆通,存乎一心,已蒙开示,故身心皎然。圆通本根,冥乎万法,犹未通达,故冀佛冥授也。密言,即发明慧觉之言也。祕严,即圆通本根祕要也。慧觉圆通,我固有之,故虽因密言,还同本悟。若不开祕严,则与未闻无异,故别求开示也。二十五圣,于根尘七大,各悟圆通,是知本根冥乎万法也。佛不显说,而因众敷陈,是谓冥授。退藏密机,即息虑凝心也。 △二、广示四:初、总发。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圆通二十五门,即十八界七大也。七大自十八界开,故此不言。夫根器万法,唯十八界七大摄尽,故此备陈,欲令行人于根身器界种种法上,颠沛造次,得真圆通,无少滞也。 △二、详明五一六尘,悟入六一声尘。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阿若多因声圆悟,故曰妙音密圆。下云妙色密圆,妙香密圆,因味觉明,妙触宣明,妙法开明,文意同此二十五门。初标声尘者,先此方教体也。鸡园无忧王造,以迎佛也。 △二色尘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虗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波尼沙陀云:尘性因尘悟解得名。昔多贪欲,佛令作不净观,观此色身,皆即空尘,而因色圆悟。 △三香尘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倐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徧观有为,而因香圆悟,得童真位,故名童子辞佛。宴晦者,宴坐晦迹,斋心作观也。木烟皆非,去来不有,意无所缘故。由是意销,而发明无漏尘气灭,故妙香密圆也。 △四味尘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甞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徧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善救功成,堪绍佛位,名法王子,旷劫为医,常善救人也。言分别味因者,谓了知味性,而发明非空有离即之圆因,乃指圆通本根,非谓因之悟入也。前言色因,后言水因,法因同此。 △五触尘 䟦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䟦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䟦陀婆罗云:贤护!洗尘、洗体及尘体之中,少有所得,皆妄触妄觉故。得无所有,则妙触宣明,成佛真子,名佛子住。以善能守护,令妄不起,令觉不动,故名贤护。 △六法尘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消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摩诃迦叶,大饮光也。其身金色,光吞日月。因观尘变,悟法空寂,遂修灭尽定。以灭意根,不缘法尘,得无生灭,故越百千劫如弹指顷。于今于鷄足山待弥勒,乃入此定也。头陀云抖擞,以能抖擞法尘为号。 △二、六根悟入五。一、眼根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阿那律,此云无贫,乃白饭王子,证得天眼,乐见照明,即天眼定也。定成四大净色,半头而发障暗,皆瞩照大千界,故曰精真洞然,旋见循元,即反妄任真也。 △二、耳根后特标三鼻根。 周利盘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周利盘特迦,此云继道,即诵箒比丘也。宿以恡法,报性散钝,佛令数息摄心,因而了悟生住异灭诸行无常,故反生灭息,循无生空而得圆证。 △四舌根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消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憍梵钵提,此云牛呞,乃轻弄报也。佛为遮谤,赐之数珠,令常念佛,是谓一味心地法门。能灭心缘,得入正受,亦因教观舌根,甞味入道。观舌之知,不从体生,不因物有,妄缘并绝,名得灭心入三摩地。众生所以迷沦有漏,由心缘不断故。灭心绝缘,即超诸漏,遗器界也。不着尘味,不随妄知,是谓还味旋知。 △五身根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虗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云:余习,多我慢习也。不可乐事,一切苦事也。思不可乐法而触不可乐事,因而正观,为有知故,知此深痛。虽觉有知之心能觉深痛,反觉清净之心曾无痛觉。然此存双觉,其觉未纯,故又思而进之。至于身触皆亡,故诸漏虗尽;知痛俱寂,故纯觉遗身也。 △六意根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须菩提旷劫解空,非唯一世。了身空寂,故心得无碍,洞达宿命。了境空寂,故十方成空。自觉觉他,故亦令众生证得空性。然此唯小乘所证之空,于性觉真空犹未圆明。故逮今发明性觉真空,乃能顿入宝明妙性真空之海,离二乘见而同佛知见也。诸相入非,能所皆尽,葢融于宝明空海也。旋诸有法,复归至无,葢归于宝明空海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卷第九 音切 疟(鱼约切。) 糅(女又切。) 揽(音览。) 绾(乌板切。) 缉(七入切。) 绩(则力切。) 掣(昌列切。) 棘(几力切。) 鹄(红沃切。) 萦(于营切。) 呞(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