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卷第十一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环解
△五、特标耳根。总诸圆通二十五门,此最当机,故特标也。文三:一、叙本修证二:初、叙圆证。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音者,观世言音,圆悟圆应之号也。于音言观者,以观智照之,不以耳识闻之也。所谓入流亡所,则以观不以闻可知矣。所师之佛,亦名观音者,因果相符,古今一道也。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释从三慧入圆通也。达耳之谓闻,着心之谓思,治习之谓修,三者圆明,是名三慧。入流亡所者,不随声尘,顿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音声之性,由动静显,故所入既寂,则动静不生,此闻慧也。既达乎耳,复着于心,如水之渐,如土之增,使能闻所闻,情境俱泯,而尽闻之心,亦复不住,以合真觉,此思慧也。既着于心,还以治习,使能觉所觉,皆合妙空,则空觉不二,是谓极圆,能空所空,亦复不立,乃为尽道,此修慧也。夫然后生灭灭生,情境俱尽,而真寂真灭,圆通之体,于是现前,即所谓入三摩地也。以圆觉配之,入流亡所等,即应当远离幻妄境界也。如是渐增等,即心如幻者,亦复远离也。觉所觉空,即远离为幻,亦复远离也。空所空灭,即离远离幻,亦复远离也。生灭既灭,则得无所离,即除诸幻也。寂灭现前,即譬如磨镜,垢尽明现也。造至于此,则圆通之体极矣。
△二、叙圆用二:一、总。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由根境圆融,故世出世法不能限碍,而十方法界圆明洞达也。惟其圆洞,故上合诸佛,下合群生。无间然者,上合诸佛,故能愍物兴慈,应机与乐,即三十二应是也。下合群生,故知其悲仰,随与拔苦,即十四无畏是也。
△二、别三:一、三十二应。此现十法界身,圆应群机也。开有三十二,合惟四圣六凡,摄尽群类。文三:一、总举。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幻人作为本于无作,故此言如幻三昧,后言无作妙力。此之三昧由闻慧熏修以成而无能沮坏,故称金刚。依此三昧随缘应化,凡皆如幻而已。
△二、详列二。一、四圣。四、一佛。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修正定,取正果,曰进修无漏。境智双忘,情解俱泯,名胜解现圆,斯可以得佛,故现佛身为说果法也。第十地菩萨,坐华王座,垂成正觉,亦须别佛说教,断最后无明,方成佛道。
△二辟支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有学,小声闻也。独觉,亦曰麟喻,喻麟之独也。出无佛世,观物变易,自觉无生,故号独觉。乐独善寂,求自然慧,故曰寂静。妙明,能妙万物,以明自性,故曰胜妙。
△三、缘觉。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知迷胜性,由十二缘于是断之。自无明灭,至忧悲苦恼灭,则缘断而性现矣。性因缘断而现,故曰缘断胜性。由观缘悟道,名缘觉乘。
△四声闻。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断四谛下麤惑,名得四谛空。依道谛修而证灭谛果,名修道入灭。此未能妙物独证空性,故曰胜性现圆也。四圣不举菩萨者,兼在佛位。
△二六凡三一天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梵天超出欲界,故心能明悟,不犯欲尘,身根清净,即得生彼也。帝释为忉利天主,统三十三天。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虗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自在游行,名自在天,即欲顶他化也。飞行虗空,名大自在天,即色顶摩醯也。初举梵王至此,乃自欲天色天而超至色顶,意兼无色,以明无刹不现也。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上举正统,此举臣辅也。天将军,为帝释上将,统领鬼神。四天王,臣于帝释,统领世界。四天太子,即那吒之类,能驱鬼神。
△二人三一、王臣士庶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自金轮至粟散,皆人王也。粟散即邦国小王,散于天下,如粟之多。长者具十德,谓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净、礼备。上叹下归,故为族姓之主,世间推让也。隐居求志,行义达道,名居士。名言,典雅之言也。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剖,判也。合和占相,推步盈虗,皆数术也。
△二、入道四众。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戒谓比丘戒二百五十,尼倍之。言律言禁者,比丘所持常律而已,尼则禁切尤详。优婆塞、优婆夷,谓近事佛法。男女五戒,杀、盗、淫、妄、酒也。此为诸戒根本,万善枢机,五分真体。前四能具戒、定、慧、解脱,后一能具解脱知见,葢使昏昏为昭昭故也。
△三主妇童真。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天子三公九卿等掌外政,三后九妃等掌内政,所以修治家国。女主即后妃也,命妇即公侯之妻受锡命者。汉班惠姬为皇后傅,号称大家。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神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干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天龙八部等类也。乐人修人者,此类似人而非,故乐生人道。诸非人,指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即休咎精明,空散消沉类也。六、凡不举狱鬼畜者,此类方沉幽昏,未能闻法,则以施无畏力拔之。
△三、结。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迹示同类,心绝爱见,名妙净。依无作智,起大神用,名妙力。无作无为,随缘泛应,名自在成就。
△二十四、无畏三。一、总举。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由我不自观音而彼获脱苦,由我知见旋复而彼能不烧,故曰于我身心获无畏德。
△二、详列。三、一脱外业。七、一脱众苦。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不自观音者,不随闻尘所起知见也。以观观者,谓旋倒闻机,反照自性也。不起知见,则无所妄;反照自性,则一切真寂,无复苦恼可得。此则真观、净观、大智慧观,能破痴暗,能伏灾难,故令苦众生蒙我真观,即得解脱。
△二脱三灾。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内外四大常相交感,见觉属火,闻听属水,故见业交则见猛火,闻业交则见波涛。今知见旋复则无见业,观听旋复则无闻业,故水火不能烧溺也。于听言观,犹于音言观也。大水所漂,意兼风灾。
△三脱鬼害。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自此至脱囚离怨之事,皆由六根消复,心无所召,故境不能为也。
△四、脱形戮。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消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以闻慧熏其闻根,以成圆闻。一根既圆,则六根消,复同于声听,无复形碍,故如割水吹光也。
△五脱幽邪。
六者、闻熏精明,明徧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旁,目不能视。
闻熏精明,烁彼幽暗,故不能视。
△六、脱囚系。
七者音性圆消,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鎻所不能着。
音性圆消,则内无所系,观听返入,则外无所累,故枷鎻自脱。
△七脱冤贼。
八者灭音圆闻,徧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音闻两立,则物我成敌。灭音圆闻,则内外无待。故能遍生慈力,无复怨敌矣。
△二、脱内业三:一、脱欲。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众生以欲习合尘,故为色劫,能以金刚三昧熏闻成性,遂能离尘。性成则欲爱干枯,离尘则根境不偶,故虽有妖色,不能劫动。
△二、脱恚。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瞋由违情而起,对境而生,音性纯净,无复妄尘,故圆融无违,无能所对。无违无对,则不嗔矣。
△三脱痴。
十一者消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痴由妄尘所蔽,无明所覆。销尘则无蔽,旋明则无覆。故外之法界,内之身心,凝莹朗彻,离痴暗矣。性障即痴也。阿颠迦云:无善心内业有十,而坏灭法身,唯淫怒痴为甚。故举三以兼余。
△三、示福应。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融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故涉入世间而无动无坏,能遍十方供微尘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供佛足福,禀法足慧,而继绍法王,有男子之道,故能应其求也。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祕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圆故无二,通故含界。明照则大,圆镜智之质也。含界则空,如来藏之体也。具此故能承顺法门,受领无失。承顺即坤仪柔德,受领即闺门能事。有女之道,故能应其求也。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先举多佛,次显多福也。一刹一日月,百亿日月,即百亿刹土也。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徧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圆通本根,妙含法界,一多平等,彼我无二,故令持我名,福等于彼。当知修习得真圆通,则一身多身,他方此界,一福德,一名物,各各圆遍,无复涯异也。
△二、结。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三四不思议二一总举。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现众多容,诵一一呪,摄化众生,圆应所求,理出于无为,神应于不测,名不思议无作妙德。然前亦现形应求,独此名不思议者,前则略显,此复深明,如于一身现八万首臂,固莫得而思议也。
△二、详列四一现容。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祕密神呪。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曰妙妙闻心。旋闻脱声,独返真源,曰心精遗闻。由获妙遗闻,故众尘不隔,一觉圆融,而应现无滞矣。言初获者,指本因也。
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首为六用之总,臂表提接之悲,目表照了之智,各依本数充之。以至八万四千者,表依根本六用,根本智悲,而泛应尘劳,得大自在。此十一地等觉妙行也。华严十地已前,犹依本智长养大悲。至十一地长养功终,纯是大悲为法界体,与智圆现。故观音手眼,通身徧身,而以大悲称也。一体之中,尘劳万法,慈威定慧,无所不备。而继二十四圣示现者,明彼所现,虽各一端,圆而会之,咸极于此。使悟入者,不止二十五门,顿了八万尘劳。法界理事,曾不离吾一圆融净觉之体。能同能异,即一即多。无边刹海,德用遍周。十方身土,境相相入。邪正吉凶之术,养生安物之方。法法圆通,尘尘具足矣。或曰:八万四千,特表法耳。一身何所施乎?是特以有思惟心,测度菩萨圆通境界也。夫身含十虗,毛端现刹。彼空与刹,又不啻如首臂而已。彼现八万四千首臂,犹人之八万四千毛孔耳,未足异也。圣人之言,即理即事。既曰不思议德,无以限意思之议之。烁迦罗云金刚,坚固不坏也。母陀罗云印,各有妙印也。清净宝目,离尘合觉也。慈以摄化,威以折伏,定以复湛,慧以开觉,通指众多妙容也。
△二说呪。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呪,其形其呪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以闻思慧脱尘不碍故,现形诵呪神变妙力一一无碍,是谓妙能。
△三、摄化。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本根清净则一切无着,故能令众生舍诸悭着也。求我哀愍者,哀愍为受而施作佛事也。
△四、应求。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旁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
得佛心证,慧足也。珍宝供养,福足也。福慧两足故,余波傍及,使彼所求世出世法,无不随愿。
△二、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是从耳门得圆照也。由得圆照故,随缘应化,得大自在。次又渐增,以至圆空,觉证寂灭,是因入流相,成就菩提也。
△三、结显圆号。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徧十方界。
因能观听,故果号观音;实洞十方,故名亦遍界。
△三、瑞应。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虗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前说圆通之法,此显圆通之瑞而应之也。诸佛五体同放宝光者,表证性明极,则宝觉圆融,全体发现也。互相灌顶者,顶为圆极之相,表诸佛证性圆极。于此会中,菩萨罗汉即二十四圣之俦,佛光亦灌其顶者,印其修证等无优劣也。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者,圆通现前,则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无非悟入之处,无非圆通之理也。大众普获金刚三昧者,因此皆能破惑障,悟圆通也。天雨宝华,空现宝色,地隐山河,界含尘刹者,表证圆通性,则无作妙行自然分披,宝明空觉自然发现,有为习漏当不复生,众尘廓然无复隔越也。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者,能使法界永离众苦,常得妙乐也。圣人所演圆通法门,奥旨妙利详悉若是,故众瑞详而应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卷第十一
音切
驱(丘于切。)
暴(簿报切。)
割(音葛。)
忿(敷蕴切。)
垣(胡官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