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一
从此大文第二,明器世间: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齐。
就明所居器中有二:一别明小器、二总明大千。
就明小器中有八:一明三轮、二明九山、三明八海、四明四洲、五明黑山等、六明地狱、七明日月、八明天器。
且初第一明三轮者,论云:「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颂曰:
「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
释曰:初句总标,余句别释。洛叉,此云亿,论云:「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谓诸有情业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有风轮生,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逾缮那,如是风轮其体坚密,假使有一大诺健那(此云露形神),以金刚轮奋威悬击,金刚有碎,风轮无损。又诸有情业增上力,起大云雨,澍风轮上,渧如车轴,积水成轮,于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问:『如何水轮不傍流散?』答:『有余师说:一切有情业力所持,令不流散,如所饮食未熟变时,终不流移堕于熟藏。有余师说:由风力持,令不流散,如篅持谷。』有情业力感别风起,搏击此水,上结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瞙,故水轮减,唯厚八洛叉,余转成金轮,厚三亿二万二轮,广量其数是同,谓径十二亿三千四百半,周围其边数成三倍,谓周围量成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逾缮那。」
从此第二,明九山,颂曰:
「苏迷卢处中(此云妙高),
次逾健达罗(此云持双,山顶有二双迹,山能持故,故以名焉),
伊沙驮罗山(此云持轴,山峰上耸,犹如车轴,山能持故也),
竭地洛迦山(竭地洛迦,西国树名,此国南方亦有此树,名檐木山。山上宝树其形似彼,故以为名也),
蕴达黎舍那(此云善见,见者称善),
頞湿缚羯拏(此云马耳,山形似彼也),
毗那怛迦山(此云象鼻,山形似彼),
尼民达罗山(此是鱼名,其鱼觜尖,山形似彼)。」
「于大洲等外, 有铁轮围山,
前七金所成, 苏迷卢四宝,
入水皆八万, 妙高出亦然,
余八半半下, 广皆等高量。」
释曰:前两行半明九山,次两句明山体,后一行明山量。论云:「于金轮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处中而住,余八周匝遶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内,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复有铁轮围山,周匝如轮,围一世界。持双等七唯金所成,妙高山王四宝为体,谓如次四面北、东、南、西,金、银、吠瑠璃、颇胝迦宝。随宝威德,色显于空,故赡部洲空似吠瑠璃色。问:『如是宝等从何而生?』答:『亦诸有情业增上力。』复大云起雨金轮上,滴如车轴,积水涛奔,其水即为众宝种藏。由具种种威德,猛风钻击,变生众宝类等。如是变生金宝等已,复由业力引起别风,简别宝等摄令聚集,成山成洲,分水甘咸,令别成立内海外海。如是九山住金轮上,入水量皆等八万逾缮那,苏迷卢山出水亦尔,余八出水半半渐卑,谓初持双山出水四万,乃至最后铁轮围山出水三百一十二半。如是九山一一广量,各各自与出水量同。」
从此第三,明八海,颂曰:
「山间有八海, 前七名为内。
最初广八万, 四边各三倍。
余六半半陜, 第八名为外。
三洛叉二万, 二千逾缮那。」
释曰:妙高为初,轮围为后,中间有八海。前七名为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耎、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如是七海初广八万,约持双山内边周围量,于其四面数各三倍,谓各成二亿四万逾缮那。其余六海量半半狭,谓第二海量广四万,乃至第七量广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说周围量者,以烦多故。第八名外,咸水盈满,量广三亿二万二千。
从此第四,明四大洲,颂曰:
「于中大洲相, 南赡部如车,
三边各二千, 南边有三半。
东毗提诃洲, 其相如半月,
三边如赡部, 东边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圆无缺,
径二千五百, 周围此三倍。
北俱卢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复有八, 四洲边各二。」
释曰:前三行半明大洲,后两句明中洲。论云:「于外海中大洲有四,谓于四面对妙高山。南赡部洲,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其相如车,南边唯广三逾缮那半,三边各有二千逾缮那(解云:此言车者,是西国车,彼国车形前狭后阔,如人面也)。」又论云:「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上,起金刚喻定,以无余依及余处所有坚固力能持此故(解云:以无余依者,除菩萨身外,更无余依身起此定也。无余处者,除金刚座外,无余处所也。此定力大,余依余处无坚固力可能持故)。东胜身洲,东狭西广,三边量等,形如半月,东三百五十,三边各二千。西牛货洲,圆如满月,经二千五百,周围七千半。北俱卢洲,形如方座,四边量等,面各二千。等言为明无少增减。随其洲相,人面亦然。」
复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属,谓四大洲侧各有二中洲。赡部洲边二中洲者,一、遮末罗洲,此云猫牛;二、筏罗遮末罗洲,此云胜猫牛。东胜身洲边二中洲者,一、提诃洲,此云身;二、毗提诃洲,此云胜身。西牛货洲边二中洲者。一、舍揥洲,此云谄;二、嗢怛罗漫恒里拏洲,此云上仪。北俱卢洲边二中洲者,一、矩拉婆洲,此云胜边;二、憍拉婆洲,此云有胜边。此八中洲皆人所住,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唯一洲,罗刹娑居,即是此方遮末罗洲也。
从此第五,明黑山等,颂曰: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内,
无热池纵广, 五十逾缮那。」
释曰:此赡部洲从中向北,三处各有三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此山有香,人嗅便醉。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从池东面出,遶池一匝方入东海;二、信度河,从池南面出,遶池一匝方入南海;三、徙多河,从池北面出,遶池一匝方入北海,此云孟津河是也;四、缚刍河,从池西面出,遶池一匝方入西海。无热恼池纵广正等五十逾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非得通人无由能至。于此池侧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赡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号。
从此第六,明地狱,论云:「复于何处置捺落迦、大捺落迦?何量?有几?」颂曰:
「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谓煻煨屎粪, 锋刃列河增,
各住彼四方, 余八寒地狱。」
释曰:此赡部洲下,过二万,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广同前,谓各二万,故彼底去此四万逾缮那。以于其中受苦无间,非如余七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无间。且如等活捺落迦中,诸有情身虽被种种斫刺磨捣,而彼暂遇凉风所吹,还活如本,由此理故立等活名。阿鼻旨中无如是事。有余师说:「阿鼻旨中无乐间苦,故名无间,余地狱中虽无异熟,而有等流。」
七捺落迦在无间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极热、二炎热、三大叫、四号叫、五众合、六黑绳、七等活。有说:此七在无间傍八捺落迦增,各十六故。薄伽梵说此颂曰:「此八捺落迦,我说甚难越,以热铁为地,周匝有铁墙,四面有四门,开闭以铁扉。巧安布分量,各有十六增,多百逾缮那。满中造恶者,周遍暖交彻,猛火恒洞燃。」
释曰:十六增者,八捺落迦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一、煻煨增,谓此增内煻煨没膝,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燋烂坠,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尸粪增,谓此增内尸粪泥满于其中,多有娘矩吒虫,觜利如针,身白头黑,有情游彼,皆为此虫钻皮破骨,?食其髓。三、锋刃增,谓此增内复有三种:一、刀刃路,谓于此中仰布刀刃以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断碎坠,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剑叶林,谓此林上纯以銛利剑刃为叶,有情游彼,风吹叶坠,斩刺支体,骨肉零落,有乌驳狗摣掣食之;三、铁刺林,谓此林上有利铁刺,长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树时,其刺銛锋,上下鑱刺,有铁觜鸟探啄有情眼睛心肝,争竞而食。刀刃路等三种虽殊,而铁杖同,故一增摄。四、烈河增,谓此增内满热咸水,有情游中,或浮或没、或逆或顺,被蒸被煮,骨肉糜烂。设欲逃亡,于两岸上有诸狱卒手执刀枪,御捍令回,无由得出。此河如堑,前三似园,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为增,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苦故。有说:有情从地狱出,重遭苦故说为增。
问:「诸地狱狱卒是有情不?」答:「有说非情。」问:「既是非情,如何动作?」答:「有情业力如成劫风,风虽非情,亦能成劫。」问:「若尔,云何通彼大德法救善现说,如彼颂曰:『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据此颂文,岂是非情)。』」答:「琰魔王使诸罗刹娑,掷诸有情置地狱中者,名琰魔卒,是实有情,非地狱中害有情者,故地狱狱卒非实有情。」有说有情。问:「若尔,何缘火不能烧彼?」答:「此定由业力所隔碍故,或感异大种,故不被烧。」
复有余八寒捺落迦:一頞部陀(此云疱,寒风逼身,故生疱也)、二尼剌部陀(此云疱裂)、三頞哳吒、四臛臛婆、五虎虎婆(此三忍寒声也)、六嗢钵罗(此云青莲华,寒逼身青故也)、七钵特摩(此云红莲华,身寒赤色,似红莲华故也)、八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寒之更甚,身色弥红也)。论云:「此中有情严寒所逼,随身声、色变以立其名(解云:初二地狱随身变立名,次三随声立名,后三随色变立名也)。」此八并居赡部洲下,如前所说大地狱傍。问:「此赡部洲其量无几,下宁容受无间等耶?」答:「洲如谷聚,上尖下阔,是故大海渐狭渐深也。」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余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余处。诸地狱器安布如是,本处在下,支派不定。傍生住处谓水、陆、空,本处大海,后渐流入余处。诸鬼本处琰魔王国,于此赡部洲下,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国,纵广量亦然,从此展转散居余处。或有端严具大威德,受诸富乐,自在如天,或有饥羸颜貌丑陋。如是等类广说如经。
从此第七,明日月等,论云:「日月所居量等义者。」颂曰: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洲等。
雨际第二月, 后九夜渐增。
寒第四亦然, 夜减昼翻此。
昼夜增腊缚, 行南北路时。
近日自影覆, 故见月轮缺。」
释曰:初句明日月近远,第二句明日月体量,次两句明四时,后两行明昼夜增减。论云:「日月众星依何而住?依风而住,谓诸有情业增上力共引风起,遶妙高山,空中旋环,运持日等令不停坠。彼所住去此四万逾缮那,持双山顶,齐妙高山半,日五十一,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俱卢舍,其最大者十六逾缮那。日轮下面颇胝迦宝火珠所成,能热能照。月轮下面颇胝迦宝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于四洲作所作事,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时等,余例应知。日行此洲,路有差别,故令昼夜有减有增。从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增。从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减也。昼时翻此,夜若渐增,昼便渐减;夜若渐减,昼则渐增。昼夜增时,增一腊缚,昼夜减时,减一腊缚。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昼增。」释曰:西国之法,分十二月以为三际,谓寒、热、雨,各有四月。略述两释,泰法师云:「从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为雨际四月,从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八月九日,从秋分已去,夜增昼减也。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二月九日,从春分已去,夜减昼增也。」此约昼夜停等后说增减也。光法师云:「西方诸国时节不定,还随方俗以立三际:从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为热际,从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雨际,从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为寒际。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五月九日,此与夏至稍得相当,此时日极长、夜极短,从此已后,夜则渐增。若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十一月九日,此与冬至稍得相当,此时昼极短、夜极长,从此已后,夜则渐减,昼则渐增。」故《婆沙》一百三十六云:「摩诃陀月(当此间十一月也)白半之日,夜有十八,昼有十二,从此已后,昼增夜减。室罗筏拏月(当此间五月也)白半之日,昼有十八,夜有十二,从此已后,夜增昼减。」解云:言十八、十二者,谓十八、十二牟呼栗多也。据此文证,明知夜极长后方说昼增,昼极长后方说夜增也。又此论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昼增。」故知五月夏至已后,日则向南,说夜增也。十一月冬至已后,日既向北,说昼增也。此上两释,泰法师意,约昼夜停等后说有增减。光法师意,约昼夜极长后说有增减。各据一义,任情取舍。更有多解,不能具叙。依此论文,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若至极长,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极短,有十二牟呼栗多。故知中间延促总有六牟呼栗多。从夏至日已去至冬至日,已来有一百八十日,日夜增一腊缚,计一百八十腊缚,足成六牟呼栗多,故冬至日夜有十八、昼有十二也。若从冬至日已去至夏至日已来,成六牟呼栗多,义准前说,故夏至日夜有十二、昼有十八。问:「何故月轮于黑半末、白半初位见有缺?」答:「《世施设论》中作如是释:以月宫殿行近日轮,月轮被日轮光所侵照,余边发影,白覆月轮,令于尔时见不圆满。又经部宗先旧师释:由日月轮行度不同,现有圆缺。」问:「日等宫殿何有情居?」答:「是四王天下天众所居,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月等宫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诸层级等。」
从此第八,明天器: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远。
就明天所居器,文复分二:初正明天器、二便显余义。
初文分三:一明四天王天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器。
且初第一,明四天王天器者,论云:「有几层级?其量云何?何等诸天住何层级?」颂曰:
「妙高层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坚手及持鬘, 恒憍大王众,
如次居四级, 亦住余七山。」
释曰: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从水际尽第一层,相去十千逾缮那量。如是乃至从第三层级尽第四层,亦十千量。此四层级从妙高山傍出围遶,尽其下半(妙高山下四万,名下半耳)。最初层级出十六千,第二、第三、第四层级,如其次第八、四、二千。有药叉神名为坚手住初层级,有名持鬘住第二级,有名恒憍住第三级,此三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众。第四层级,四大天王及诸眷属共所居止,故经依此说四大王众天。除层级外,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大天王所部村邑,是名依地住。四大王众天,于欲天中此天最广。
从此第二,明三十三天器,论云:「三十三天住在何处?」颂曰:
「妙高顶八万,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峯, 金刚手所住。
中宫名善见, 周万逾缮那,
高一半金城, 杂饰地柔软。
中有殊胜殿, 周千逾缮那。
外四苑庄严, 众车麁杂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东北圆生树, 西南善法堂。」
释曰:三十三天住苏迷卢顶,其顶四面各八十千,与下四边其量无别。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量纵广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于中止住,守护诸天。于山顶中有宫名善见,见者称善也,四面二千半,周万逾缮那。金城量高一逾缮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地触柔软如妬罗绵,于践蹑时,随足高下,是天帝释所都大城。于其城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蔽余天宫,故名殊胜,面二百五十,周千逾缮那,是谓城中诸可爱事。城外四面,四苑庄严,是彼诸天共游戏处:一、众车苑,随天福力种种车现;二、麁恶苑,天欲战时甲仗等现;三、杂林苑,诸天入中,所翫皆同,俱生胜喜;四、喜林苑,极妙境界并集此苑,观此无厌,名喜林也。此为外饰,庄严大城。四苑四边有四妙地,中间各去苑二千逾缮那,是彼诸天胜游戏处,诸天于彼捔指争胜欢娱。城外东北有圆生树,是三十三天受欲乐胜所也。其圆生树盘根深广五十逾缮那、耸干上升、枝条傍布、高广量等百逾缮那,挺叶开华,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逾缮那,若逆风时,犹遍五十。问:「顺风可尔,云何逆风熏?」答:「有余师说:『香无逆熏义,依不越树界故,说逆风熏(解云:言不越树界者,谓树身外,枝条四面各五十逾缮那,如在树下,近东边立,去彼树身五十逾缮那,若有东风,名为逆熏,此人由在树界,而得头上枝条等香,故言不越树界也)。』论主正解云:『理实圆生,有如是德,所流香气能逆风熏,虽天和风力所壅遏,然能相续,流趣余方,渐劣渐微,近处便歇,非能远至如顺风熏(五十逾缮那名近处,百逾缮那名远处也)。』」又论云:「如是华香为依自地,随风相续,转趣余方?为但熏风别生香气(问也。自地者,华也。香依华发,说华为自地也)?此义无定,诸轨范师于此二问俱许无失(答也。依华、依风名二问也)。若尔者,何故薄伽梵(此云功德聚也):『华香不能逆风熏,根茎等香亦复尔。善士功德香芬馥,逆风流美遍诸方(解云:引此颂意,难论主许华香能逆风熏也。修善之士名满四方,能逆风熏,华香不尔也)。』论主通云:『据人间香,故作是说,以世共了无如是能。若据天香,能逆熏也。化地部经说此香气顺风熏满百逾缮那,若无风时唯遍五十。』」城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于彼评论如法、不如法事。
从此第三,明空居天,论云:「如是已辨三十三天所居外器,余有色天众所住器云何?」颂曰: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宫殿。」
释曰:此前所说,三十三天上有色诸天,住依空宫殿,谓夜摩天、都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及梵众天等十六处,并前天合成二十二天,名有色天,二十住空居也。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初生、三明欲生乐生也。
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论云:「如是所说诸天众中,六天行淫云何?」颂曰:
「六受欲交抱, 执手笑视淫。」
释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与人无别,然风气泄热恼便除,非如人间有余不净。夜摩天众才抱成淫。都史多天但由执手。乐变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天相视成淫。随彼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说为彼天所生男女也。
从此第二,明诸天初生,论云:「初生天众身量云何?」颂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圆满有衣。」
释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岁人,生已身形速得圆满。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一切天众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
从此第三,明欲生乐生,论云:「欲生、乐生差别云何?」应知颂曰:
「欲生三人天, 乐生三九处。」
释曰:欲生三者,第一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下四天。第二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故,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五乐变化天。第三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谓欲生差别三种。
乐生三者,三静虑中于九处生,受三种乐,一于初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谓离生喜乐,离欲界恶,生喜乐故。第二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定生喜乐,从初禅定中生二禅喜乐故。第三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离喜妙乐,离第二禅喜,生第三禅乐,离喜之乐,名离喜妙乐。初静虑中长时安住离生喜乐,第二静虑长时离苦,第三静虑长时受乐,故名乐生。
从此第二,明天器近远,于中有二:一明天器近远、二明下天见上。
且初明天器近远者,论云:「所说诸天二十二处,上下相去其量云何?」颂曰:
「如彼去下量, 去上数亦然。」
释曰:随从何天去下海量,彼上所至与去下同,谓妙高山从第四层级,去下大海四万逾缮那是四天王天,从彼上去三十三天亦如彼天去下海量。如三十三天去下大海,上去夜摩天其量亦复尔。如是乃至如善见天下去大海逾缮那量,从彼上至色究竟天亦与彼天去下大海量等。从此向上复无所居,此处最高,名色究竟天。
从此第二,明下见上天,论云:「于下天处生,升见上不?」颂曰:
「离通力依他, 下无升见上。」
释曰:三十三天由自通力,能从本处升夜摩天。或复依他,谓得通者及上天者接往夜摩天。所余诸天升上例尔,若来若至,下见上天。然下眼不能覩上界地,非境界故,如不觉彼触,因此义便,复明天量。有余师说:「夜摩等四依处量同妙高山顶。」有余师说:「上倍倍增。」有余师说:「初静虑量等一四大洲,第二静虑等小千界,第三静虑等中千界,第四静虑等大千界。」
从此大文第二,总辨大千,论云:「齐何量说小、中、大千?」颂曰:
「四大洲日月, 苏迷卢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说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坏。」
释曰:千四大洲乃至千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大千界。如是大千同成同坏。
从此大文第二,明能居量:一明身量、二明寿量。
且初明身量者,论云:「如外器量别,身量亦别耶?亦别云何?」颂曰:
「赡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东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次。
欲天俱卢舍, 四分一一增。
色天逾缮那, 初四增半半。
此上增倍倍, 唯无云减三。」
释曰:赡部洲人身多分长三肘半,于中少分有长四肘。东胜身洲人身长八肘,西牛货洲人身长十六肘,北俱卢洲人身长三十二肘。
欲界六天最下身量一俱卢舍四分之一,如是后后一一分增,至第六天一俱卢舍半。
色天身量,初梵众天半逾缮那,梵辅全一,大梵一半,少光二全,此上诸天皆增倍倍。唯无云天减三逾缮那,谓遍净天六十四逾缮那,至无云天于一倍中减三逾缮那,计成一百二十五逾缮那也。所以无云减三者,从第三禅变易受生,入第四禅不变易受,难故减三劫也,舍受名不变易受也。又解谓:顺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故减三劫,谓无云天减三劫,已上倍倍增,乃至色究竟增,满一万六千逾缮那也。
从此第二,明寿量:一明善趣寿量、二明恶趣寿量、三明中夭不中夭。
且善趣寿量者,论云:「身量既殊,寿量亦别不亦别?云何?」颂曰:
「北洲定千年, 西东半半减。
此洲寿不定, 后十初叵量。
人间五十年, 下天一昼夜,
乘斯寿五百, 上五倍倍增。
色无昼夜殊, 劫数等身量。
无色初二万, 后后二二增。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为劫。」
释曰: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岁,西牛货洲人寿五百岁,东胜身洲人寿二百五十岁。南赡部洲人寿无定限,谓劫减位极寿十年,于劫初时人寿无量,百千等数不能计量。
已说人间寿量长短,要先建立天上昼夜,方可计算天寿短长。天上云何建立昼夜?且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昼一夜,乘此昼夜,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年,彼寿五百岁。上五欲天,渐俱增倍,谓人间百岁为第二天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彼寿千岁。夜摩等四,随如次人二、四、八百、千六百岁为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如次彼寿二、四、八千、一万六千岁。问:「持双已上日月并无,诸天云何建立昼夜及光明事?」答:「依华开合建立昼夜,又依诸鸟鸣静差别,或依天众寤寐不同,依已自身光明成外光明事。」
色界诸天中无昼夜别,但约劫数知寿短长,彼寿短长与身量等,谓若身量半逾缮那,寿量半劫;若彼身量一逾缮那,寿量一劫;乃至身量长万六千逾缮那,寿量亦同万六千劫。
无色寿量从下如次二、四、六、八万大劫,谓空处二万劫,识处四万劫,无所有处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八万大劫,应知如上所说劫量。少光已上大全为劫,八十中劫为一劫也。自此下诸天大半为劫,四十中劫为一劫也。由此理故,经说大梵过梵辅天寿一劫半,谓以成、住、坏各二十中劫,此六十中劫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为下三天所寿劫量。言三天者,梵众、梵辅、大梵天也。
从此第二,明恶趣寿量,论云:「已说善趣寿量短长,恶趣寿云何?」颂曰: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寿为一昼夜, 寿量亦同彼。
极热半中劫, 无间中劫全。
傍生极一中, 鬼月日五百。
頞部陀寿量, 如一婆诃麻,
百年除一尽, 后后倍二十。」
释曰:四天王等六欲天寿,如其次第为等活等六捺落迦一昼一夜,寿量如次亦同彼天,谓四天王天寿量五百岁,于等活地狱为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以如是年,彼等活地狱寿五百岁。乃至他化天寿万六千岁,于第六炎热地狱为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彼炎热地狱寿一万六千岁。第七极热地狱寿半中劫,无间地狱寿一中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也。
傍生寿量多少无定限,若寿量极长亦一中劫,故世尊言:「大龙有八,谓难陀等,皆住一劫,而能持大地。」
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成月岁,彼寿五百年。问:「寒捺落迦寿量云何?」答:「世尊寄喻显彼寿言:『如此人间佉黎二十,成摩揭陀一麻婆诃量。』佉黎,此云斛。婆诃,此云篅。麻者,巨藤也。一麻婆诃量者,意取婆诃量,不欲取麻,如言一谷篅。颂言婆诃麻者,意欲取麻,如言一篅谷。有置巨藤平满其中,设复有人百年除一,如是巨藤易有尽期。」
生頞部陀寿量难尽,此二十倍为第二寒地狱寿,如是后后二十倍增,是谓八寒地狱等寿量。
从此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论云:「此诸寿量有中夭耶?」颂曰:
「诸处有中夭, 除北俱卢洲。」
释曰:诸处寿量皆有中夭,除北俱卢洲,彼定千岁。此言诸处有中夭者,约处所说,非别有情,以诸处中有别有情不中夭故。谓住覩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及最后有菩萨(谓王宫身也)、佛记(树提伽也)、佛使(耆婆也)、随信随法行(见道圣人)菩萨、轮王母,怀彼二胎时,此等亦无中夭。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