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众生五性差别:

一、菩萨种性。

二、缘觉种性。

三、声闻种性。

四、不定种性。

五、无三乘性。

“所被机宜”是说,哪些种性的众生跟《楞伽经》对机呢?

再说众生的根器,分开来说,“法器”和“非器”。

“法器”有五种:

一、证器。闻法之后,立即证入。

二、行器。闻法之后,立即起行。修行久久,才能证入。

三、解器。先正确理解佛理,树立正见。再依正见起行,以期证入。

四、信器。能对佛法生清净信,发菩提心,不求名利。听到佛说甚深法,“信器”众生说:“唯佛所知,非我境界。”

五、通器。其实就是不定性的根器,可利可钝,通前四种。

“非器”也有五种:

一、无信。广造恶业,连因果都不信。怎么会相信有菩提涅槃呢!

二、着相。知有因果,不造诸恶,修诸善品,乐求福报,不求出离,不契无相。

三、邪求。虽求出离,但以为外道邪见即是解脱。执见在怀,不肯回头。

四、劣求。虽舍外道,而求二乘。

五、错求。虽学大乘,不了真空,或取断灭顽空,或执缘起实有。对于圆融无碍之法拒不接受,遂成非器。

“所被机宜”是说,什么样的根器适合学《楞伽经》呢?

   凡诸有情,皆有佛性,五类种性皆当得大菩提,所以都可以跟《楞伽经》对机。根器之说,不可执死,其实就是不同的习性。不但五种法器都能从《楞伽经》得益,即使是五种非器,只要他肯学,也都能从《楞伽经》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