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彼妄想不随顺涅槃。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那些外道对涅槃各起不同的妄想邪见,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涅槃呢?佛陀告诉大慧菩萨説:那些外道对涅槃起种种妄想分别,是与真正的涅槃背道而驰的。

佛在这里先明确指出,佛和外道所说的涅槃不同,外道由于不实妄想炽盛,所以根本梦不到佛所说的涅槃真意。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佛告诉大慧:有的外道认为这样就是涅槃——阴界入等一切境界俱都坏灭;舍离对境所生的诸多欲望;见到诸法无常;各种心和心所有法不生起;不念现在过去未来三世之相;诸受阴灭尽,如同灯火灭了不会复燃,种子败坏了不再萌发一样,如此而假想妄想不会再生起。——大慧,并不是诸如此类的见诸法“灭”,才称为涅槃。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

“方”:方所、处所,也有说为类。

“境界想灭”:想灭即念灭。此处是说外境与念心俱灭。

大慧,有的外道认为解脱就是从一处所而至另一处所。比如心和境原来有,然后俱灭,就象风止一样,这就是解脱了。

【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

有外道以能觉、所觉都成坏灭之相为解脱。

【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

有外道以不分别常和无常为解脱。

如此则含混不清,混淆事物与概念,藕益大师斥为“拍盲禅”也。

【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有外道认为见各种各样的相而识想,此识想是招致一切苦的因。产生这种思维后,由于不能觉知一切诸相都是自心现量,所以对种种的相心生恐怖,不敢见相,只希望能避不见相,对于不见相,深生爱乐,认为不见相就是涅槃。

这种外道实则是断灭见,执着于无相之境,弃有著无,贪著顽空。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

有的外道认为内心与外境等,一切诸法各有自性特点和共具特点,这些特点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实有不坏的。了悟此常不坏性,就是涅槃。这是认“常不坏性”为实有。

【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

有的外道认为我人众生寿命等一切诸法全都断灭了,就是涅槃。

【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自性及士夫”:自性即冥初之性,士夫即神我。

“如冥初比”:冥初,外道的神通不能超八万劫,所以以八万劫前为起始。比,类比,类推。

“求那”:求那指特性或者能作者。

有的外道以邪见,妄计实有冥性和神我,认为二者有差别,由神我生出最初的冥性自性,再以此第次而生诸万物。如果能回转过来,从诸万物追根溯源,找到最初的造作者并归属到最初这里,就是涅槃。

【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

有外道认为罪、福与烦恼会自然灭尽,这就是智慧或涅槃,而不用另依智慧去断烦恼得涅槃。

【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

有外道认为大自在天是真实操纵生死的主人,所以归于大自在天就是涅槃。

【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

有的外道认为众生辗转相生,生死就是如此,并无其他原因。这展转相续的分别计著,恰恰就是生死之因,而外道愚痴,所以不善觉察。因为不能觉知的缘故,他们认为这种展转相生就是涅槃。比如我们看到世俗人常说的“涅槃重生”就属此类。

【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

有的外道自以为已经确认找到世间一切诸法的真相,并执以为实,以此为涅槃。

【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槃想。】

“功德”:以求那作者能生诸法,所以说此“能生之求那”为功德。这是说,有的外道认为认为能生万物的作者,和其所造作者,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具有一、异、俱、不俱等特性,以觉悟这个道理为涅槃。

【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有的外道见鸟兽文彩、各种珍宝等一切事物鬼斧神工,自然天成,认为这种自然之道就是涅槃。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

“二十五真实”:二十五谛,为数论外道所立,认为神我是精神的本体,自性是物质的本体。神我与自性之关系,就象跛者和盲人。神我有智,却不能活动;自性虽有活动作用,却不能产生活动的动机。神我指挥自性使其活动,自性活动而实现神我的动机,由此二谛生其它二十三谛,共二十五谛。由此二十五谛而生一切诸法。具体来说就是:“神我”作用于“自性”而生觉,由觉生想,由想生五唯(色、声、香、味、触),五知根(眼、耳、鼻、舌、身),五作业根(口、手、足、生殖根、肛门)和心根,又由五唯生五大(空、风、火、水、地)。

大慧,有外道认为觉悟二十五真谛,就是得到涅槃了。

【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

“王守护国”:王,为众生做主,守护国,守护一方众生。

“六德论”:这是胜论外道计六德,或六句义。一切法从此“六句义”生。六德指:一、实,即主谛,指诸法的实体,有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等九种。二、德,即依谛,指实句义之属性功能,有色、香、味、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觉、乐、苦、欲、嗔、勤勇等十七德。三、业,即作用谛,指实体之运动,有取、舍、屈、伸、行等五种。四、同,即总相谛,指有性,乃诸法所共有。五、异,即别相谛,指诸法有差别之性质。六、和合句义,又作无障碍谛。就是说,实、德、业、同、异等五句相互摄属而不相离。

有外道认为能受持这六中句义而守护众生,就可以得到涅槃。

【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

有外道认为时是造物主,时节决定了世间一切诸法的生灭变化。觉悟时节造物的道理就是涅槃。

【或谓性。】

有外道认为诸法实有,觉悟宇宙的根源是“实有”就是涅槃。

【或谓非性。】

有外道认为诸法实无,觉悟了宇宙的根源是“实无”就是涅槃。

【或谓知性非性。】

有外道认为能够知道“有性”和“无性”共同存在,觉悟了宇宙的根源是有、无同在,就是涅槃。

【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有外道认为实有所谓的“冥觉”,此冥冥之觉不同于其他宗派所说的涅槃。了此冥觉才是真正的终极涅槃。

如是种种关于涅槃的妄想邪见,无有穷尽,何止二十一種!这种种涅槃妄想,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成。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

如此诸多妄想邪见,都是外道所说。依止这些妄想修习,是不会成就他们妄想出的所谓涅槃的,这是智慧之人所摒弃的。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

“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彼,指涅槃当体即空,不但或生或灭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是名真涅槃。而外道执着于实有涅槃可得、实有生死可了的生灭相,他们并不了知,生灭都是不实妄想,因此其所得之“涅槃”也是妄想。

大慧,这一切外道所说,都落入了二边戏论,却自以为是涅槃。这些外道对涅槃起了诸多妄想邪见,实则一切诸法并无生灭可得。

【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大慧,各种外道的涅槃之见都是妄想谬见。若用智慧观察,都站不住脚。那些外道之妄想心意,不过是往来飘荡、奔驰流转,他们的涅槃理论没有一种与真正的涅槃相应。

以上是世尊一一尽数外道诸多涅槃妄想,并指出了他们产生这些邪见的关键原因:所有这些涅槃邪见,都是妄想、分别心、意识心的造作,并非真实涅槃。下面揭示真实涅槃之相。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大慧,我说的涅槃,乃了悟通达自心现量,外不取着外境之“相”,内而远离对四句的分别执“名”,见实相,不落于自心起现的二边“妄想”,了知能取和所取皆不可得。对于一切依靠意识心计度分别出的道理,不见其成立,因为那都是愚夫对于实相所起的种种妄计,智者对此并不执取摄受。

名、相、妄想,舍离了这些妄想邪见后,就是与自觉圣法相应,就了证人法二无我,离根本烦恼和随烦恼,净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永离分段和变异二生死——是为“正智”。

具如此正智,就是超越诸地,直证如来地,得如幻等诸甚深三昧。如此离心、意、意识,取假名为“如如”涅槃。

大慧。你和其他大菩萨应当如是修学,应该马上远离外道的诸多错误涅槃见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

外道对于涅槃生起种种妄想,这些妄想都是依八识妄想所建立的,若依止这些外道,断不会解脱。

【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

愚痴者深深被能和所束缚,不知道这些都是妄想,所以远离了走向解脱的诸多善巧方便。外道的解脱邪见是建立在心意意识上的妄想,所以终不能实现真正的解脱。

【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

众人的涅槃邪见各各相异,然而又都有相通之处,那就是:这些涅槃邪见都是愚痴妄想,都不是真正的超越和解脱。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

外道愚痴,妄见能作所作,其理论跳不出有无等二边戏论,他们不知道二边分别都是虚妄,认妄为真,所以他们都不是真实解脱。

【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

凡夫愚痴,执着于妄想言说并乐此不疲,对于真实智慧却充耳不闻,不知道言说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这三苦的根本,不知道了悟实相才是离苦的正因。

【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

这就如同镜子所现的像,虽然显现但并不实有。愚夫也是这样,于妄想之心镜幻现中,妄起能所二见而认以为真。

【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因为不通达能缘之心和所缘之境本來幻现,本来寂灭,所以妄起能、所二见。若通达心与境本来空幻,则当下妄想不生。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

种种法与心无别,本来远离能所之相。诸境如梦幻,虽然显现,实则并无所现。一切诸法并不象愚夫妄想的那样,实有诸心识及外境。

【三有唯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三界唯心,唯依妄而建,心外实无一法可得,心亦不可得。甚至包括涅槃在内的种种境相也都是依妄想而显現,但是愚夫不能了知。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如果凡夫不能了知真义,则种种经论,在他们那里也都沦为妄想分别,终不出言说名辞妄想。若能了知真实离言说妄想,就会了知,诸佛并无所说。

 

本门概要:

本门探讨的是,什么是涅槃。根据大慧菩萨关于涅槃的发问,佛在一开始先列举并驳斥了二十一种错误的外道涅槃见解,指出这些涅槃邪见都没有离开妄想和二边戏论,为智者所摒弃。之后佛阐述了佛之涅槃离心意意识。最后以偈颂的形式简要阐明:外道不能解脱的原因是被妄想所转。所以远离妄想分别即解脱。并指出,如果没有众生对于假名和言说理论的执着,则佛也未曾说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