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自心现流,就是八识自心现行的流注烦恼,也就是自心起现的烦恼习气。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之故,又请问如来: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是顿净呢?还是渐净呢?就大慧菩萨这个问题,佛回答了四顿四渐。请看下文: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技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成非顿。】
佛告诉大慧菩萨,渐净的,并非顿除的,有四个比喻:①就象庵罗果(一种水果)逐渐成熟并非顿时成熟一样,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也是这样渐净并非顿除。②就象陶器工匠制造作陶器,是逐渐制成并非顿时制成,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也是这样渐净并非顿除。③就象大地生长万物,是逐渐生长,并非顿时长成一样,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也是这样渐净并非顿除。④就象学习音乐、书画等种种技艺,是逐渐学成的一样,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也是这样渐净并非顿除。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顿净的,并非渐除的,也有四个比喻:①就象明镜顿时映现一切色像而无分别,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也是这样顿时显现无相无所有的清净境界。②就象日月照耀,顿时显现一切色像一样,如来为发心离开自心起现烦恼习气的众生,也是这样顿时为他们显示不可思议的智慧,顿时为他们显示最殊胜的境界。③就象藏识顿时分别,顿时了知自心所现和自身安立受用的境界一样,法身顿时显现为报身佛,也是这样顿时成熟众生所处的境界,使众生以修行者的身份,安处于报身佛所在的色究竟天。(依佛,就是报身佛。)④就象法身佛所显现的报身佛,顿时光明照耀一样,自觉圣趣也是这样,观照法相、有性、无性、恶见等等妄想,令其顿时除灭。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先解释“法依佛”:法,即法身,法身是本体;依,即报身,报身是妙用。报身佛即体即用、体用一如。法依佛就是报身佛。再解释“一切法入自相共相”: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真如本无相,因不守自性而显相,故名为“自相”。随众多缘,成一切法,法相虽多,皆无自性,都未离真如,故名为“共相”。“一切法入自相共相”是说一切法都是缘真如而生,一切法都无自性可得。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缘生无性”的。报身佛说法,说的是缘生无性法,正所谓“无明为因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三细就是“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即这段经文所说的“自心现习气因”。六粗就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即这段经文所说的“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一心真如随缘成一切法,一切法缘生无性,所以说“种种不实如幻”。一切法本无实体,从缘而生,生亦无实性,所以说“种种计著不可得”。
【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对“缘起自性”分别计度,执著不舍,从而产生妄想自性之相。就象魔术师,凭借草木瓦石,制造种种虚幻不实的假象。一切众生若干形色、种种妄想,也都是这样虚幻不实。所以说“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前边提到“妄想自性相”,什么是“妄想自性相”呢?依缘起自性,生起妄想自性,生起种种妄想心。有想则有行,有行则有事,所以说“种种相行事妄想相”。于缘起性中,有妄计性的种种相现,所以说“计著习气妄想”。从“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到这里,佛对这段经文作了个总结:“是名依佛说法”——这就是报身佛所说的法。佛有“法、报、化”三身,上面讲的是报身佛说法,那么,法身佛、化身佛各说什么法呢?请看下文: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
“离心自性相”,离相则诸法寂灭,寂灭相,即法身说法之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寂灭并非断灭,不碍建立施作。又:“离心自性相”——毕竟不可得。“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毕竟不断灭。
“自觉圣所缘境界”乃是勉强起个名字。即此“法身”,也是勉强起个名字。强指法性为法身,乃是无名之名,非相之相。法身佛说法,不落语言,非关文字,乃是不说而说、当下现成。这正是前面所说的“四顿”。
【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化身佛说什么法呢?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等法。远离对“五阴、六入、十八界”的执著,进而从心识所现的幻相中解脱出来。分辨种种众生,观察不同根性,建立对机法门。即此化身佛所说的法,也远超外道的见解,如无色见等。化身佛说法,使众生远离邪见,树立正见,引导众生走正修行路。这正是前面所说的“四渐”。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讲了法报化三身说法之后,佛又以法身说法做总结,以凸显三身即一身,将说法之事归于法身佛。佛告诉大慧菩萨,法身佛是远离攀缘的。因其远离攀缘,则一切所作根量相灭。一切所作根量相,就是外道所持的有为法。今灭此相,就是无为法。无为的境界,非外道所能陵,非凡夫所能陵,乃至也非声闻缘觉小乘所能陵,因为外道凡夫执著我相,声闻缘觉执著涅槃境界。前面讲“圣智三相”的时候,讲说过“自觉圣智究竟相”,现在又说“自觉圣究竟差别相”,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那么,差别在哪里呀?其差别正是三身说法。其实,三身即一身、方便即究竟、渐渐乃顿顿。并非佛身有差别,乃是众生的根性有差别,对不同的根性说不同的法,所以就有“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佛勉励大慧菩萨,应当精勤修学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应当除灭自心现见。也就是说,应当勤学无为,应当除灭有为。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佛又告诉大慧菩萨,声闻乘有两种,其中一种与“分别相”相通。刚才讲“自觉圣究竟差别相”,现在又说“分别相”“自觉圣差别相(少了“究竟”二字)”,其意在于,这分别相乃声闻所证,并不究竟。这两种声闻,第一种是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第二种是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自觉圣差别相”:这是声闻中之利根者,依四谛修,观空证灭,得自觉智。此种声闻,达于我空,未了法空,著于寂灭之乐,未至究竟,故少了“究竟”两字,名自觉圣差别相。“性妄想自性计著相”:这是钝根声闻所行之境界。钝根声闻,执教起见,灭色求空,未了色相无体,而逐物计实。“性妄想”,是妄执幻法实有自性。“自性计著”,是复于此等妄想,妄计其自性,亦即妄上加妄。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什么是“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呢?就是明见“无常、苦、空、无我”的境界,得“离欲、寂灭”的真谛,息灭“阴、界、入”的自相和共相,了知“外不坏相”如同实有,所以心得寂止,其实是心住一境,住于涅槃的境界。这段话须要简单地解释一下:先解释“阴界入自共相”,“阴、界、入”就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又叫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即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等。“阴界入自共相”,就是阴界入的总相和别相。再解释“外不坏相”,涅槃即不坏,不能了知生死即涅槃,以为涅槃在生死之外。“外不坏相如实知”,就是已了知涅槃相,但以为涅槃在生死之外实有。心得寂止之后,证得禅定解脱,证得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从而出离分段生死。然而,还有习气在,还有变易生死在。他所证得的是自觉圣乐,并且住于自觉圣乐。这一种声闻叫做“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发大愿救度众生的大菩萨,也会证到“自觉圣差别相”,但不住于自觉圣乐,不同于小乘住于寂灭门的正受乐。因为大菩萨顾悯众生,不忘救度众生的本愿,所以不住于这样的证量(不作证)。这种证量名为声闻所证的得自觉圣差别相乐,大菩萨不应修学他们所证的境界。
【大慧,云何心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心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二种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什么是“心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呢?如果简称第一种声闻是“离相声闻”,那么,这第二种声闻便可简称为“著相声闻”。大种,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或者“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青、黄、赤、白”是四大之种种色相。“坚、湿、暖、动”是四大之性相。先胜,是指佛。“先胜善说”——佛善于说法。说大种、青黄赤白诸色、坚湿暖动诸性,都不是造作而生(非作生),也就是说,都不是神造出来的,都有自己的形相——自相,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的形相——共相。著相声闻听到佛说这样的法,便执著为心外有法,妄执为万法有自性——于彼起自性妄想。其实,佛更多宣说的是万法无自性,他们却不能相应,因为他们著相啊!这就是第二种声闻,名为“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大菩萨应该知道他们的执著,应该舍离他们的执著,应该随顺进入“法无我”的境界。若未证“法无我”,只知“人无我”,就是法执未破,所以说“灭人无我相见”。灭人无我相见,就是人法都无我。如此渐次证入诸地——渐次诸地相续建立。
本门概要:
前一门遣除“有、无”,转妄想为正智;遣除“色、空”,转名相为如如。这一门便将正智和如如彰显出来。前一门归结为“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所以这一门大慧菩萨问“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佛在本门先讲了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的方法——四顿四渐,以彰显如来正智。接着讲了法报化三身说法,导归三身即一身、渐渐乃顿顿,以彰显如如。同时指出有两种声闻,劝诫大菩萨舍离他们的偏狭劣见,精勤修学自觉圣究竟差别相。所谓“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就是如来自觉圣趣,就是圣谛第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