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

修多罗就是经典,世尊修多罗就是佛经。佛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能够显现清净庄严的三十二相。如来藏常住不变,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来藏如同大价宝,众生的五阴六入十八界等如同垢衣,这就如同大价宝被垢衣缠裹。也就是说,如来藏被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等污染了。一切诸佛都是这么说。

“求那”这个词,在前面“○三、有无妄计”里提到过。求那含有“特性”或“属性”之义。“离于求那”就是“在事物所显现的特性之外”。“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就是在事物所显现的特性之外,另有一个无处不在,不会消灭的“常作者”。

大慧菩萨问佛:诸佛为什么都说如来藏呢?这不是同于外道说“神造、神我”么?外道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外道所说的“常作者”就是“神造”的神,“神我”的我。他们是说“有我”。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

佛告诉大慧菩萨:我所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的“我”。诸佛用很多言句说如来藏,有时说是“空”,有时说是“无相”,还有“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等言句,都是说如来藏的。诸佛说如来藏,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畏惧,因为众生执著“我见”,害怕“无我”。大菩萨不应该害怕无我,不应该有“我见”,不应该把诸佛所说的如来藏当作“我见”。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

比如制作陶器,用人工、水、木轮、绳等方便手段,把一团泥制作成种种陶器。诸佛如来于法无我,远离一切妄想,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或者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说如来藏,或者直接宣说无我。如来藏无我,不同于外道所说之我,这就是诸佛如来说如来藏的原因。

【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为了开导接引妄计有我的诸外道,给他们说如来藏,使他们离开虚妄不实的“我见”妄想,进入三解脱门的境界,希望他们疾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如来宣说如来藏。若不是这样,若不是为了宣说“无我”,那不就和外道所说的神我一样了么。所以,为了远离外道的“我见”,应当依照诸佛所说的“无我”如来藏。

解释一下“三解脱门”:“空、无愿、无相”三种解脱门,是由“三自性”而建立。由遍计所执性,建立空解脱门,由依他起性,建立无愿解脱门,由圆成实性性,建立无相解脱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讲完了“无我”如来藏之后,佛又以诗偈的形式宣说“无我”之义,诗偈中列举了诸多种外道的“我见”:

【人相续阴 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 心量妄想】

“人相续阴”——人,就是“人我”。相续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相续,也就是“法我”。

“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缘,是说“人相续阴”都是虚幻的缘起,并无实体实性可得,也就是说“人无我、法无我”。前面“○一、诸识生灭”中列举了几种外道“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这里的“微尘”对应“若时若微尘”,这里的“胜”对应“若胜妙”,这里的“自在”对应“若自在”,这里的“作”对应“若士夫”。为什么“作”对应“若士夫”呢?这在前面“○五、常不思议”和“○六、建立诽谤”里都提到过,大家不妨往前头翻阅一下。

人我法我和外道邪见都是“心量妄想”,都是妄心度量出来的不正确结论,都是妄想的产物。

 

本门概要:

  本门讲述了佛所说的“如来藏”与外道所说的“神我”有根本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诸佛用“如来藏”宣说无我,外道妄计“神我”执著有我。其根本不同处在于有我和无我。
“○一、诸识生灭”到这里,佛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线索,深入细致地讲述了佛法的究竟义理,下面开始讲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