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门世尊籍大慧所问,破除了外道关于不生不灭的谬见。这一门大慧又问,佛所说的无常与外道的无常是同是异: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
大慧复问:世尊,一切外道都妄认诸法为无常。而世尊也说诸行无常,诸法是生灭法。这其中有何深意?怎样分辨这些无常见是正、是邪呢?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种无常?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何等为七?彼有说言:作已而舍是名无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有说性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谬见。这七种无常谬见都不是如来正见。有哪七种呢?按照他们所说,有如下七种:
①“作已而舍无常”。作就是造作。此外道认为确有万能造物者能造作出一切法,造后舍离而不再造,是为无常,故称“作已而舍无常”。比如认为实有造物天主,天主先造日月星辰,再造山河大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最后造出人类来管理这一切,造物之工既已完毕,天主便安心地休息了。这就是典型的“作已而舍无常”。
②“形处坏无常”,认为四大种造就了一切色法,四大是能造,色法是所造。能造的四大恒常不变,但是所造色法的长短、外在形态变化无常。比如水可以气态、液态、固态转化,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无论外形怎样变化,水、土本身并不变化。
③“即色是无常”,认为四大种造就了一切色法,四大是能造,色法是所造。能造的四大恒常不变,但是所造色法是变幻无常的。比如认为实有能量,即便物质归空了,能量还在,所以万物还可以有机会复原。
④“色转变中间无常”:即两色法的中间一直在转变,所以称为转变中间无常。他们认为色法生成后,会不间断地转变而自趋坏灭,比如牛乳变成奶酪,过程一直在变化,中间无定相可见,直至最后成为奶酪,才是定相。色法中间的转变过程是无常。例如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的积累,才导致质变。
这四种邪见都是错以为实有能造和所造,虽承认诸法有无常相,却认为诸法是有所造作而产生的,所造的诸法无常,而另外再立能造者(或四大、或神我造物主)为恒常。
⑤“性无常”:认为诸法自性本质是无常。此无常之性本身是常体,能致令一切法无常坏灭。这是计无常规律为常法。比如古今中外很多的传说都认为,人之将死,会有黑白无常或者死神等前来索命。人类生命世代迁流,但是黑白无常或者死神却是常存不变、使命永恒的。
⑥“性无性无常”:认为诸法自性实为无,所以一切法终归无常坏灭。
⑦“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认为一切法的本质是枯寂不生,是因为有“无常”能入一切法,而导致一切法的生住异灭,故称为不生无常。
最后这三种见,都是认为实有一种常性,而致令诸法无常。
接下来,佛对上述七种邪见一一给予破斥。首先从性体角度驳斥了⑤⑥⑦三种邪见:
【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自相坏”:“自相”就是四大及四大所造的诸法法相。大部分外道认为,四大种是能造,世间诸法是四大种变化和合积聚所造。“自相坏”,即能造诸法的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的诸法都会坏灭。例如“人死如灯灭”这样的世间邪见就是类似于此(人能改造世界,但最终人和世界都会灭亡)。
⑥“性无性无常”:外道认为一切万法的根本性质是无,所以能造的四大种和所造的一切诸法必归坏灭,这种见称为“性无性无常”。比如种子变成树芽,就是种子已经坏灭;种子既然坏灭,种子所造的芽必然也随之坏灭。如此种种变化,说明种子非种子,树芽非树芽。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世间诸法无不是在无常变化最后归至灭亡,这都是因为一切诸法本质皆无实性。这种见,是立“无”为实,将一切诸法自性归于断灭无。
佛进而驳斥说:然而四大的真实自性非有非无,有无皆不可得,一切诸法也本不曾生。所以,既不存在一个实有的“无”性,也不会真的产生“无常”种种相,那还更遑论什么关于无常的诸多解释呢。
下段接着说不生无常。因为外道⑥“性无性无常”见与⑦“不生无常”见非常接近:前者认为诸法自性实无;后者认为诸法自性是实不生,所以一切法终归坏灭。这两种见都是典型的断灭见:
【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
⑦“不生无常”见:这种外道邪见认为,诸法的原本性质就是枯寂不生,所以一切法仍终归坏灭不生。如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中提到,庄子认为“…察其始而本无生。…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意即,“不生”是万物之本始,是有一个“恍惚变异”而致一切法生住异灭,最终诸法仍归枯寂不生。所以妻子逝世,庄子才鼓盆而歌,庆祝她终于回归到了“不生”的本始状态。
然而正如上段所说,一切诸法不是常,也不是无常,有、无不可得,本不曾生。此“不生”不仅不生有,也不生无。甚至分析起来,小至微尘,也都是有、无了不可得,也都无从说有无和生灭。
“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所以真实的不生,并不生起“有”或者“无”性,并不生起“常”或者“无常”相,所谓“无常”相都是虚幻虚假本不曾生的,这才是真正的不生无常相。若于此不觉,就会堕外道邪见。他们认无常为实有,所以才衍生出种种解释无常的谬论。
【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所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
“谓无常自性不坏”:他们认为诸法之性质是无常,此“无常”法性实有、恒常不坏。
“一切性无性无常事”:“事”在这里是动词“作”的意思。这句话是文言文的宾语前置,调换一下顺序即是:无常事(作令)一切性无性,即:实有无常为因,而造成一切法坏灭归无。
⑤“性无常”见,他们妄立无常为实有之法性,这是自心分别妄想。实则并无一个实有的常或者无常之法性。为什么呢?佛先解释这种外道错见是什么,然后详细破之:
性无常见外道认为,实有无常之法性,此法性本身常住不坏,此“无常”法能致使一切诸法无常坏灭。除了此无常外,再没有其他任何的法能令一切从实有变成实无。就象用竹杖能击瓦石,瓦石都碎,而竹杖自体不坏一样。他们认为,无常是能作、实有之法,自体常而不坏;而无常法能令一切诸法皆归坏灭。
【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常无因性。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
“性无常事”,无常自性不坏,而能造作出一切诸法无常之事相。
“非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不是作与所作有差别,并不能清楚区分出来:此是不变的、能造作无常的无常之体,彼是所作的无常事。
然而现在从事果外相的角度所见,一切皆现无常变化,并没有发现另有一个常而不坏的能作实体。比如说,世上真有死神和黑白无常吗?真有一根能击碎万物而自身永远不损的竹杖吗?这显然是不存在的。所以针对诸法皆现无常之事相,并不能分列清楚:哪个是永恒不变的无常实体,是能作;哪些是所坏的无常事相,是所作。
如果能作与所作都是这样的性质相同,而能作又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所作的性质也应是恒常。即,一切诸法都应该是恒常不变而非相续变化的了,那么万物将无以为灭,无从再生了。所以,“性无常”见不能成立。
这是驳斥,接着是正显:
“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大慧,实际一切法并无实体自性,并非另有一个无常之性。诸法相之所以生住异灭,是依因缘和合之规律而现之幻相,即一切法“无性有因”。此中道理微奥,非愚痴凡夫所能了知。
“性无常”见认为,“无常”是能作、实有之法,自体常而不坏;“一切诸法实无”是所造作而成的事果。所以这一段佛先破斥,从事相的角度,能作和所作应该有所区别,然而现在只见一切全都是一样的无常,并不能区分出有一个不无常的、永恒常在的能造作者。下段接着说:从作因的角度,假如常因真的能造成不常果,则导致一切因果混乱,能、所再无差别了。而我们眼见的却是,能、所确有区别对立。所以性无常也不能成立。详看下文:
【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
再者,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因和果应该性质近似才能互相影响而成因果,截然相反性质的法不能互为因果。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不能种豆得瓜,种瓜得豆。
外道计性无常为实有常法,作使一切法转至无常,就是常因生出了截然相反性质的不常果。这就好比种豆而得到了瓜一样,那么以此推下去,榨沙也可以出油,一切法都将混杂莫辩了,那还谈什么能作和所作这样的差异呢!而现在我们所见则是:一切诸法虽然因果转变,但是同时,能作与所作的区别是很分明的,一切诸法,肉眼可见也是各有特点和次序,并非混杂不分的。
所以,不能异因生果而导致万法混乱无别。“性无常”见以实有之常法为因,以一切法无常为果,就是异因生果,而堕异因外道了。
【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
“堕作因性相”:堕于有作,有作则必成一因,便陷入因果相续变化之相,所以叫堕于“作因性相”。
再者,所谓特性、自性,本身应该是常如是的究竟不变的性质。假如真的实有“性无常”一法而令一切法无常坏灭,就堕了有作,有造作则必成一因而陷入因果相续变化中,那么这样的话,“性无常”就不属于绝对究竟、恒常不变的法性规律了(而是属于造作因了)。
“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性无常”如果是一种能造作的原因,则因缘和合即生,不和合则灭。那么“性无常”也应生灭无常。性“无常”如果无常,就是常,即,就是一切法性应该是常而不是无常了。
这是从因缘变化的角度来破:如果性无常能使一切法无常,就成了能作的因法,必然要服从因缘变化的规律而无常生灭变化。则“性无常”应该也无常,即,一切性应是常。
【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
又,假如无常能入一切法的特性中去,那就应该随着诸法堕于三世的无常坏灭了。比如,过去色法已经坏灭,则性无常也应该随之坏灭过了。未来色法未生,则性无常也应该未生。若入现在,则现在法念念不住,刹那迁谢,那么性无常也应该随之一起变异不定。
如果这样,性无常这一因法就不是常,而是变异无常和坏灭。自己都是变异坏灭,又怎能遍入其他法而令之变化呢?
【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性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
再者,外道认为,色法是四大种差别聚集而成,四大种和所造的色法本质是不坏的,本质性质恒常(如同金子的坚固),不存在什么异同。只是由于另有一个单独的“无常之性”遍入了一切法,所以才导致了四大种及一切色法无常坏灭。
然而十方一切三有,四大种以及所造的色法,凡在我们所知所见之内,无时不在无常生灭,并不见不坏。离开了这一切无常变化的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法,外道又是在哪里发现或找到了这个常在的、“性无常”之法呢?
而我也曾说过四大自性不坏,那是因为四大本不曾生,四大本质自性了不可得,所以才说不生不灭,简言之,四大性空,故而周遍流布。
上两段是说,从三世角度,性无常应随三世流转而坏灭无常;从眼见的色法法界角度,并不能发现任何一法是常,而能令一切法无常。
【离始造无常者,非四大复有异四大,各各异相自相故,非差别可得。彼无差别,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
“离始造无常者”:“离”,是舍。“始造”,即是最初造作。这是说本门最开始佛说的第一种外道无常——“作已而舍无常”。
“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二方便”指能造与所造之方便。“二方便不作”,指没有了能造作与所造作,离开了此二方便。
这是破①“作已而舍无常”。此外道见认为,确有造物者,它不同于四大,却造出了四大及一切诸法。造物者造出这一切之后,舍而不再造,称为“作已而舍”。比如一些外道认为世界由大梵天、或上帝、或神我等创造,他们创造后舍离而不再造,由万物自行运转。
此见的错误在于:认为另有异于四大者,造作出了四大,即异因作异果。如果异因真能作异果,那就成了一切混淆,如同榨沙能出油,种豆能得瓜一样,则诸法彼此莫辨,异同混淆,再无个体自相的差别意义了。假如诸法如此无个体差别,就谈不上哪个是能造哪个是所造。既无能造与所造之区别,当知诸法应该是不变恒常之相,而非变化无常了。
(注:在十卷本《入楞伽经》里本段译为:“以自体相常不灭故。是故彼说发起作事中间不作名为无常。诸大更有发起诸大。无彼彼异相同相不生灭法。以见诸法不生灭故。而于彼处生无常智。”
所以参考后本段也可以有如下理解:所谓的离始造无常,就是认为另有异于四大者,造作出了四大及色法,这样就是能造和所造性质相异了。四大和色法既然都是造物者所造,则两者的性质应该相同。那么既然除了造物者以外,所造诸物之间各个本质相同,那么他们之间就不再存在互造、更造的关系,无法区别出哪个是能造哪个是所造。那么,造物主不再造以后,一切诸法将失去能造和所造差别而恒常不变,不再现无常变化相了。)
【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及造色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坏、形处坏现,堕在数论。】
“坏四大及造色形处异见”:“形处”,形态与方所。“见”同现,四大及造色形处见(现)异坏,即,是诸法的形态和体积表现出变化与坏灭。
“堕在数论”:古印度的数论派外道建立二十五谛,由神我、自性两谛结合,逐渐生出大、慢、五唯、五大、十一根等其余二十三谛,而成诸世界。其中前两谛:一、不变的精神本体:神我;二、不变的物质:自性。这两者真实不变,余谛则皆在无常变异(即常者创造出了无常变化)。
②“形处坏无常”见认为,四大种性和所造色法究竟不坏。大慧,他们认为,分析至最究竟处,观察至最微之尘,能造之四大和所造之色法依然存在,所以只是诸法的形态、体积在生住异灭,是诸法形态和长短不可得,而非四大不可得。
这种见认为能造之四大、所造之色法是实有、常不坏的,而将色法的“形态和体积”从色法中割裂出来另立,认为是色法的“形态和体积”在无常坏灭,这便堕入数论外道邪见。因为外道数论师将诸法割裂为诸多之谛,邪计其中能造之“神我”谛、所造之“自性”谛为实有恒常,其余谛都是无常坏灭。也就是邪计恒常造出了无常。
【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常,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
“非俗数言说”:数是识。俗数,指世间妄识。
“世论”:“世论”是顺世论的简称。这种外道认为,一切有情无情无外由四大微尘物质所造,人生前、死后皆归无常。灵魂、精神是肉体物质的附属物,并没有肉体之外的灵魂或精神,不存在轮回。如我们常听到“人死如灯灭”之言论便是如此。他们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认为除肉体的见闻觉知外,其他一切都不可信。
③“色无常”外道见认为,是所造的色法无常。他们认为,能造的四大是常,所造的色法本身是无常。这就同“形处无常”见一样,错认能造之四大是实有之恒常,另有其他对立之无常了。
“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既然“能造之四大是恒常”这种见是错误的,那么,是否说四大也无常就对呢?其实,佛说四大无常,是依世间言说习惯,为破众生认“常”为实有的执著而建立的方便。如果执此方便为实,立四大无常、一切诸法本无自性等言说为实有之论,便又堕了顺世论外道邪见。顺世论外道认为一切都无常坏灭,只有他们的这一认识言说不是无常。这种认为一切无常,只有自己立论是常而正确的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
【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
“谓色异性现,非四大”:认为是四大所造之色法在逐渐变异,无常之性在色法逐渐变异处得以为显,而能造的四大不变。
④“色转变中间无常”见认为,是四大造成色法之后,色法中间有不停的变异更迭,而能造的四大和所造的色法不变。比如金子可以做成花瓶,也可转变为圆碗,但金子始终未变。在最开始佛列举这种外道见时,也举了奶酪的例子:液体牛乳变成固体奶酪,是过程在相续变异,但他们认为本质之牛奶并不变化。其余一切法也都这样,都只是中间转变而已。
这种见,实际是认为能造的四大和所造的色法不变,而是另有一法叫中间转变。是这一中间转变,而令诸法现生住异灭之相。
【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
“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世界的坏减共分二十小劫。其中器世间的坏先从火灾起。有情众生经前十九个劫,次第坏尽。唯器世间空旷而住,最后一劫,方坏器世间。这时候先有七日从海底出,继而大海尽竭,须弥崩坏,风吹猛焰,烧上初禅天,悉成灰烬,乃至三千世界一时烧尽,名为“坏劫”。因此,用火烧四大,是来比喻世界成住坏空的“坏”。“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意思是说,外道依于妄想分别,认为火烧四大、世界尽坏时,只是色法尽相分离,但是四大种微尘并不能被火所烧毁,也就是说,四大是常。
“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如果四大种各各自相能被火烧毁,则四大及其所造色法应该早已断灭而不再生。
如上“形处坏无常”、“色无常”、“转变无常”等这些外道见,都是妄认实有能所;妄认四大种是能造,是恒常不坏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之成是四大种差别聚集造成;世界坏时,是色法或色法形态在坏,而能造的四大种并未坏灭,只是暂时地各自分散而已。如果四大种的各各自相都被火烧殆尽,则四大及其所造色法应该早已断灭,这世界也将永归坏灭而不是周而复始了。因此他们认为,能造之四大应是恒常不坏,所以世界才能相续变异。
这种认能造是常,其余另有不常的见解,违反因果规律,不能自圆其说。其实,这世间一切坏与不坏事、常与非常相,都是众生妄想执着;他们无法了知,能、所是妄想,一切诸法并非依四大造作而产生。一切诸法,是依心识之规律——因果而现的相续不断的幻相。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
“外性不决定故”:外,是指心外所有。这句话是说,心外实无有法。
“唯说三有微心”:唯说三界都不出自心所现。本句在十卷本《入楞伽》译文是:“我说三界但是自心”;《大乘入楞伽》译为:“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
这段开始,佛向大慧开显如来正教的无常观:大慧,如来正眼观察,一切诸法不是常,也不是无常。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了不可得,不从外有,唯是自心所现。所以佛不说实有种种相生灭,不说四大积聚差别而造作出诸法。佛说的是不生不灭,说的是假现因缘和合才有四大及一切色法的假相。愚痴凡夫则执以为实,所以妄认实有能、所,妄认实有能造之四大种与所造之色法。
【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
应当了知能造和所造这二种事是妄想分别,远离有无、常无常等一切两边邪见,觉悟这一切都是自心所现的幻境。愚痴凡夫妄认为实有造作行业之事,实则这些都是妄想分别,实无能造之主、实无所造之一切法生。
真实理地毕竟离有无、生灭、能所,即便是“自心现量”也是方便说,也不可得,即“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诸法,其本质不属常,也不属无常。
【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
愚痴凡夫不觉诸法唯心所现,堕能所、断常等二边恶见而无有间断。一切外道因为不能了知自心之妄想分别,所以认假作真,丧失根本,妄执一切法实有能所造作,实有常或者无常断相。是故我依世间这些言说,而与之说世间法之无常、出世间法之真常、出世间上上法之非常、非无常,这些都是为了破其邪见而方便建立的,这些也并非是有,此非凡愚所能觉知。
这里“此非凡愚所能觉”可分为三种:愚痴凡夫不能了知世间法无常真相;二乘修者不能了知出世间法真常真相;同样,大乘菩萨不能了知出世间上上法非常、非无常的真相。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咱们就说说出世间上上法吧:愚者迷时求悟,幸有大智佛陀出世拯度群迷。我们唯依佛陀所教,锲而不舍次第修证,才能彻底打破幻境,证得究竟的本来真实。此如来真实,非但远离尘染,更是廓然无圣,净无诸佛。金刚经说:“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圆觉经云:“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楞伽所说:“非我乘大乘,非说亦非字,非谛非解脱,非无有境界,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即,世间法若得扫除,出世间法也不须立,乃至不立之扫迹亦应扫除干净。如是凡圣情空,染净全无处,正是佛所说的一切诸法非常、非无常的甚深义。到这里,不仅荡除了世间边见,对出世间、出世间上上等一切法执边见,也应全部荡除干净,则一切全体毕现,一切无非是佛法妙显妙用,这就是佛法的出世间上上法,是真正的平等无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远离于始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想。】
这段颂总结并破斥了七种外道无常见:
始造即离无常、形处无常、中间转变无常、性无常、性无性无常、色无常,以及不生无常等,这七种无常见都是外道的愚痴妄想,应该远离。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
“大大”就是诸大种。
一切外道,妄想无常现象为实有,所以于无常外,妄立一常法来解释无常。他们或认诸法有一不坏恒常之自性能致诸法生灭无常,如“性无常”见、“性无性无常”见、“不生无常”见。或认实有能造、所造,而认四大或异四大者为能造之恒常,如“色无常”、“形处无常”、“转变无常”、“始造即离无常”见。外道就是这样,认无常为实有,而起种种分别,堕入二边邪见。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何谓无常想?】
这些外道认为能造之四大或诸法自性为恒常,此能造之四大或者无常法性是恒常而没有生灭的。如果是这样,又如何能解释这世间生住异灭的无常之相?常者如何能造作出一切无常之相?所以,七种外道无常见皆是邪见。
【一切唯心量。二种心流转。摄受及所摄。无有我我所。】
“二种”,即能作与所作。
大慧,一切诸法唯心所现,一切诸法都是妄认有“能”有“所”,继而辗转相续攀缘而误会成了轮回大苦海。愚痴外道妄想分别,妄认实有能造与所造,从而爱憎取舍,随业流转。若正智观察,实无能所造作,诸法自性不可得也无可舍。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遍。如是我所说。唯是彼心量。”】
外道有一种邪见,认为梵天如树根,而创造出了一切诸法。他们的见解均基于此模式,认为世间定有一根本的常在的造作之因,而造就了一切诸法。所以他们妄立邪见,来推理解释诸法无常之相。殊不知这因明推理正是相续妄想,正是业力钩锁之根。依佛所说,一切诸法,无不是自心之所现量。
综上,此颂总说外道七种无常,无非因妄想分别,而妄立能所。实则一切世法、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唯自心现量,无能、无所,非常、非无常。
本门概要:
本门关键词:“无常”,“常”,“非常非无常”,“自心所现”。这一门大慧请佛开显外道无常见与佛所说诸行无常的异同,应如何正确抉择如来正见。佛一一列举了外道七种无常见,这些邪见不了缘生之法,妄立能造与所造,妄认无常为实,故另立一种“恒常”来解释无常。佛对这些无常邪见一一破斥,继而显如实法义:一切诸法,并非实有能所,非常非无常。故智者应离外性无性,了知一切唯心所现;进而离心性无性妄想,心亦不可得,实无一法可得处,是如来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