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
  • 佛学辞典
  • 印心文集
登录|注册
繁 / 简
您的位置:印心文集 > 齐老师 > 入楞伽心探玄
朗读
夜间
字号
小 100% 大
收藏
下载
入楞伽心探玄
  • 十门玄谈
    • 一、教起因缘
    • 二、藏部所摄
    • 三、显教差别
    • 四、义理分析
    • 五、所被机宜
    • 六、能诠教体
    • 七、所诠宗趣
    • 八、部类传译
    • 九、通释经题
    • 十、别解文义
      • 通序分
        • 六种证信成就
      • 别序分
        • 大慧说偈赞佛
      • 正宗分
        • 壹、通说八百句
          • 一、一百零八问
          • 二、一百零八应
          • 三、一百零八句
        • 贰、别解四十门
          • 〇一、诸识生灭
          • 〇二、藏识境界
          • 〇三、有无妄计
          • 〇四、顿渐净流
          • 〇五、常不思议
          • 〇六、建立诽谤
          • 〇七、空无生性
          • 〇八、如来藏性
          • 〇九、四大修行
          • 一〇、诸法因缘
          • 一一、言说分别
          • 一二、远离四句
          • 一三、大般涅槃
          • 一四、分别缘起
          • 一五、常声依幻
          • 一六、四果差别
          • 一七、圣智一乘
          • 一八、意生身相
          • 一九、五无间业
          • 二〇、诸佛体性
          • 二一、四等密意
          • 二二、依二密法
          • 二三、法离有无
          • 二四、宗趣言说
          • 二五、虚妄分别
          • 二六、善于语义
          • 二七、迷执解脱
          • 二八、智不得境
          • 二九、勿习世论
          • 三〇、涅槃差别
          • 三一、如来觉性
          • 三二、不生不灭
          • 三三、拣别无常
          • 三四、入灭现证
          • 三五、常无常义
          • 三六、蕴处生灭
          • 三七、四法差别
          • 三八、佛如恒沙
          • 三九、诸法刹那
          • 四〇、如来变化
      • 流通分
        • 禁绝酒肉荤腥
  • 楞伽精要摘抄
  • 再版后记

“诠”就是诠释、解释、表达的意思。“能诠教体”就是“能够表达教义的载体”,略分十门:

一、名句能诠门。名句就是文字,以文字为“能诠教体”,就是用一行行的文字为载体来表达教义。

二、言声诠表门。这是说“以音声为佛事”,也就是以语言等声音来表达。

三、声名合诠门。既有声音,也有文字。比如,带有字幕的录音开示,其“能诠教体”就是“声名合诠”。

四、声名俱绝门。音声文字,当相即空。以无所有故,终日说法,亦未尝说。“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五、通摄所诠门。“能诠”是文字,“所诠”是义理。义因文显,虽然“能诠”性空如幻,却能通摄所诠。

六、遍该诸法门。不但语言文字,即使色、香、味、触、默然等,都是“能诠教体”。如维摩之“默然”。

七、缘起唯心门。以上所说诸教体,都是应缘而起、唯心所现,所以都是以“识”为体。

八、会虚归实门。“会虚归实”就是“会相归性”。相虚未尝不尽,性实未尝不显,所以相即是性。“山河大地是如来。”

九、性相无碍门。假相有为而不碍如如。真性无为而不妨妙用。相即性,性即相,相不坏性,性不改相,性相无碍。

十、圆明具德门。真性平等,虚相差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真不异俗,俗不异真。至此,“能诠教体”圆明无碍,具足一切功德。

   那么,今天我们探索《楞伽经》,其“能诠教体”具有哪些门呢?经文是文字,已摄第一门。我们在这里用语言来表达,也摄第二门。如此逐门加以甄别,结论就是十门遍摄。


上一章 下一章

Copyright©2025 印心典藏,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5325号-1

友情网站链接: 锵锵茶馆|佛心寺|佛法修证心要|大藏经来源网站-CBETA 漢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