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达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

上一节批驳了有、无边见,那么遣除了有和无,自觉圣智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宗通”,前面108答里已经说过,宗通就是实修者离开种种妄想,超越一切意识,远离对立知见的亲证的圣智境界。

这里大慧请佛详细说明宗通,以速趣菩提。佛回答的时候,除了答宗通,还引申而说了说通。这是因为,说到宗通,就离不开说通。佛法是智慧,原本一切现成,原本了无片事可得,奈何众生认假作真,妄计分别。为了让修证者入“宗”,佛随众生心而给予善巧方便“说”,如同以指标月,如同黄叶止小儿啼。这就是说通。

但是虽宗不废说,但愚人往往又执言说相为实有,甚至只顾研究教法名相作学问,而不事亲证,则言教菩提反成毒药。所以此处佛又用说通来对比宗通,以显示宗义离一切言说方便相,鼓励大众在修证过程中不可执着言说文字相等妄想相,这样才能亲证宗义。

【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辉发,是名宗通相。】

“缘自得胜进相”:“缘自得”前面已经讲过,佛法本自具足,所以终需亲证始得,这就是“缘自得”。“胜进相”,于无可上进时,正是菩萨之上上升进处,所以是殊胜升进之相。

“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入无漏界,达自心本具之自觉圣智相。

“远离一切虚妄觉想”:“觉想”,指知觉妄想。

“缘自觉趣光明辉发”:依靠自觉圣智,而显发心地光明。

大慧,宗通,就是指亲证本自具足的自觉圣智,这是遣除了一切言说文字妄想的无师之智自然迸发。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一切外道邪魔自然消散,唯自觉圣智的光明朗然独耀,这是宗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证体。

到这里是一法不容的,妄想不立,智法不存,然而并不是断灭和死水,这时正好光明独耀,妙用无穷,而得以显发“说通”。

    【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

“九部种种教法”:即九部经,又称“九分教”,一般有大乘九部和小乘九部之分。大乘九部是指十二部经中去除因缘、譬喻和议论这三部。这里是表示一切佛所说法。

什么是说通?即,佛所演说的种种教法,都是远离同异、有无之相的。为了令众生远离这些幻相而觉悟解脱,如来也借用众生能接受的种种形式而善巧说法,这些都是为破除众生一切妄想执著,而趣入自觉圣智的权设方便。这就是说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启用。大慧,你们应当如是修习宗通与说通。

这是解释如来教法,虽然虚空无体,但是却能随器以成方圆、应机而化三乘。欲达此教法说通,还是应先令致通宗。通宗旨者,一法不立,也不废一法,所以我们看佛的教法才如此活泼多样,有时显说,有时密说(咒语),有时无说,乃至棒喝雷驰,语默静动,皆是为令众生脱枷去锁,引至解脱岸。《涅盘经》卷九曰:“譬如有人以杂毒药用涂大鼓,于大众中击之发声。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就是形象地解释了如来之“说通”教法的力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善见善分别。不随诸觉想。】

这是颂两通之相:宗通与说通,前者是缘自得法,是佛法宗旨,离语言妄想,自性本具,需亲证始得;后者是善巧方便,是教化工具。佛告大慧,应善加分别,不应执著语言文字妄想,弃海认浮沤。

古时有位神赞禅师度师的公案,神赞禅师离师行脚,后来遇百丈禅师开悟,然后又回到他的受业师那里。受业师便问他:“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

——受业师得失心未却,听他徒弟神赞说出去行脚没有收获,就认为徒弟是参学不力,遂遣神赞执役。一天受业师正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神赞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遂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看受业师整日看经,却如此不了法义,不由叹他:“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这的的宗义,明明在你眼前呢,多现成多广阔呀,怎么就偏偏牢执着言说妄想而不肯离开呢!“钻他故纸驴年去”,虽入佛门多年,却死执言语理论,而不肯依教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修行。若这么,则佛经也不过是陈年废止,这么学到驴年都出不去!

他的受业师听到,便置经而问:“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神赞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报慈德耳。”本师于是告众致斋,请师说法。神赞乃登座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本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

所以,佛法修证的要旨只在宗通。如果不去会宗义,则翻破经卷,依旧凡圣两隔。相反,若能于的的宗义通达,则无通无不通——心中无碍,以后说法自然能应病与药,自然能直击学人之疑症要害而圆融无碍。正如神赞禅师对受业师所说的言语,虽然字句与楞伽都不相同,但是这“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正与楞伽宗旨暗暗合辙呀!

  【非有真实性。如愚夫妄想。云何起妄想。非性为解脱。】

这是说,一切法并没有真实的自性,所谓的一切法无非都是愚夫自心升起的妄见。愚夫为什么会起妄想,认为:实有贪嗔痴可受,实有贪嗔痴能灭,然后立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断灭无。愚夫为什么认为,这就是解脱呢?

【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一是为真谛。无罪为涅槃。观察世妄想。如幻梦芭蕉。】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诸法实有生灭相续,故而沉沦于二边邪见,颠倒妄想而不自知。其实,有、无二边都是虚妄,真谛并非如此。唯一的真谛是涅槃寂灭,本无罪业,谈何灭之?无罪可灭,是为真灭罪者。而并不是先有罪业、继而灭之为无,才是涅槃。如来正智观察,世间一切诸法,无非妄想分别,有如幻化、梦事一样虚妄,有如芭蕉一样危脆不坚。

【虽有贪恚痴。而实无有人。从爱生诸阴。有皆如幻梦。】

纵有种种贪恚痴的妄相,若真实观察,并没有能于其中造作和受之的主体。那么,贪嗔痴还能害到谁呢?“从爱生诸阴”,从爱、欲而生的诸阴和合,这是以人从受生,一直到老死的现象,来代表一切有为诸法。即,你们所见,一切有为之法,都非实有,而是幻有,是因为众生误会,爱染取舍,所以认假作真了。

此颂先说了宗通与说通,接着批驳了愚夫的根本错误——有无边见,继而引导大众要远离生灭邪见妄想。远离了颠倒妄想,即是涅槃寂灭。

 

本门概要:

本门关键词:“宗通”,“说通”。本门以说通显宗通,说明宗通不在言语文字中,然而通宗者也不废言语文字。说通是教法,宗通须亲证。所以学人未彻悟本心的时候,要知道文字言说就是方便工具,不可执着,要远离言说计著妄想,远离断常邪见,这样才容易直趣究竟自觉圣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