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何等法,谓为涅槃?】

大慧菩萨问:世尊所说的“般涅槃”,具体是指什么?什么样的法称为涅槃?

外道妄计“神我”为涅槃,小乘以灰心灭志为涅槃,诸佛亲证究竟涅槃。这三种涅槃,名词虽然相同,而实义却大不相同。为了不致混滥,所以大慧菩萨致此问。

【佛告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佛告诉大慧菩萨:转变就是涅槃。什么转变啊?一切自性习气转变。一切自性习气包括“藏、意、意识、见、习”等。“藏、意、意识”是指八识,八识转变就是转识成智,具体地说,就是:第六识转变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变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变为大圆镜智,前五识转变为成所作智。见转变就是把邪见转变为正见,简单地说,就是除妄想。习转变就是把习气转变为妙用,简单地说,就是破执著。“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诸佛和我所证的涅槃,涅槃之性亦不可得,所以说“自性空事境界”。正如《金刚经》所说:“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复次大慧,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非性。云何非常?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云何非断?谓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

佛告诉大慧菩萨:圣智自觉境界,就是涅槃。断灭与恒常都是妄想,涅槃既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性,就是有性;非性,就是无性。涅槃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为什么说不是恒常呢?因为把历劫相续的自相妄想(别业)和共相妄想(共业)都断除了,所以不是恒常。为什么说不是断灭呢?因为过去的圣者、现在的圣者、将来的圣者,同证这圣智自觉境界,所以不是断灭。简单地说,断凡情故非常,见本性故非断。

【大慧,涅槃不坏不死。若涅槃死者,复应受生相续。若坏者,应堕有为相。是故涅槃离坏离死,是故修行者之所归依。】

涅槃不会坏、不会死。若会死,那就应该也会生,这是生死相续,不是涅槃。若会坏,那就也会形成,这是有相的成住坏空,不是涅槃。所以涅槃不会坏、不会死。因此,涅槃是大乘行者之归趣。

【复次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名涅槃。】

总而言之,涅槃既无可舍、也不可得,既不是断、也不是常,既非只是一个空义,也非种种万有之义。而是如来自觉圣智,假名涅槃。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涅槃者,觉自相共相,不习近境界。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槃觉。】

上面所说的涅槃是诸佛如来所证,而声闻缘觉的所谓“涅槃”,就不是这样了。那么声闻缘觉的涅槃是什么呢?是“觉自相共相,不习近境界。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声闻缘觉离苦心切,于五阴、六入、十八界的自相与共相中,生起苦空无常无我之觉观。这就是“觉自相共相”。声闻缘觉灰心灭志,于六尘境界,不乐习亲近。这就是“不习近境界”。不颠倒见,就是断见惑。妄想不生,就是断思惑。声闻缘觉灭苦集而证真空,他们于真空之道作涅槃觉,也就是有涅槃可证。这就是声闻缘觉所证的偏真涅槃。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云何为二?谓言说自性相计著,事自性相计著。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著生。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

前边说转变“一切自性习气”就是涅槃,这里的“二种自性相”正是说一切自性习气的二种自性相——名相和事相。“言说自性相”就是名相,“言说自性相计著”就是对名相的妄执。“事自性相计著”就是对事相的妄执。众生本来涅槃,却因为这两种妄执,使之不能证得涅槃。那么,这两种妄执从何而起呢?“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著生”,妄执名相,起源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著”。无始,容易理解。什么是“言说虚伪习气计著”呢?言说,离不开名相,离不开对名相的认识(认取)。虚,就是不实;伪,就是不真。习气,就是习惯。计,就是妄想;著,就是执着。言说虚伪习气计著,就是妄执名相的习惯,而这名相是不真实的。这种习惯是无始以来就有的。这不就是无始无明么,自性本明,再妄起一念认明。也就是说,妄执名相的习气,是从无始无明而起。“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 

先解释“分齐”,分齐,就是分野、分际,就是所及的范围,有界限、差别的意思。“自心现分齐”就是,种种范围、种种差别,都是自心所幻现。这不就是心外无法么,心外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不觉,就是不能了知。也就是说,妄执事相的习气,是从不能了知“心外无法”而起。那么,怎样能使众生打破无始无明、了知心外无法呢?请看下文。

【复次大慧,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摩诃萨,顶礼诸佛,听受问义。云何二种神力建立?谓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及手灌顶神力。】

为使众生打破无始无明、了知心外无法,如来以两种神力建立了菩萨法界。在菩萨法界里,诸位大菩萨顶礼诸佛,听受问义。哪两种神力呢?三昧神力和灌顶神力。以此两种神力加持,使众生打破无始无明、了知心外无法。三昧就是正受。“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就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是显教。“手灌顶”,是密法的特色。显而易见,这是指密法。如来以显教和密法两种神力,建立菩萨法界,加持行人,使之打破无始无明、了知心外无法。也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

先看这一句:“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华严经》云: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即时十方世界,于一方过十亿佛土微尘数世界,乃有如来名金刚藏。如是次第,十亿佛土微尘数诸佛皆现其身,名金刚藏。十方世界,皆亦如是,同声赞言:善哉!善哉!金刚藏,乃能入是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如是十方世界微尘数等诸佛,皆同一号,加汝威神。再看这一句:“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对照上述《华严经》文,显然,“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就是“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或者简单地说“入光明定”。前面说“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摩诃萨”。这里的“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就是菩萨安住于佛的“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也就是菩萨的愿力与佛的加持力感通,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这就是所谓“入光明定”。注意!这里所说的光明定,已经远超打坐入定的定境了,入这样的光明定之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菩萨显现一切身面言说。就象《华严经》里所说的金刚藏菩萨那样,就象其余也有这种成就的众多大菩萨那样。

【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集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薝卜日月光明。诸最胜手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座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

初地菩萨,得诸佛加持此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习善根之所成就”。这是说初地菩萨,于百千劫积习善根成就,方能得到诸佛如来这样的护念加持。“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这是说,菩萨由初地上上升进,渐次证入初地以上的诸地。对于各种对治法门,及所对治的烦恼法相,都能究竟通达,证到第十地——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薝蔔日月光明。”这是说,十地菩萨住在大莲华微妙宫殿里,坐在大莲华宝师子座上,同类的大菩萨作为其眷属,围绕听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色、薝蔔色,象日月一样光明。(薝蔔,又称黄兰,开白色花。)“诸最胜手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座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尔时诸佛从十方来,就其所坐之大莲华宫殿座上,亲手灌其顶。就象自在转轮圣王之太子受王灌顶,而绍王位,及天帝释之太子受灌顶已,而于三十三天得自在。这就是大菩萨受诸佛灌顶的“手灌顶神力”。

【大慧。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神力。若菩萨摩诃萨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

以上说的是,大菩萨受佛两种神力加持。如果大菩萨住于二种神力的加持之中,则能面见诸佛如来。若不住神力,则不能见。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凡所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来二种神力。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辩说者,一切凡夫亦应能说。所以者何,谓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

还有,凡是大菩萨所具有的分别等诸多智慧、三昧之诸多定境、神足的诸多神通,这一切都是由于住如来两种神力之故。如果大菩萨离开佛的神力能辩说,那么,一切凡夫也应能辩说。可是,为什么凡夫不能辩说呢?是因为凡夫不能住于如来神力之故。城里的山石树木、各种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的威神之力感召,都会自然发出音乐之声。无心之物尚且如此,何况有心者呢。蒙受如来的加持神力,聋盲喑哑等诸多痛苦,都能得到解脱。如来具有这样的无量神力,利益众生,安乐众生。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

大慧菩萨又问佛:大菩萨住于三昧正受时,如来加其神力(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以及胜进地灌顶时,如来加其神力(手灌顶神力),这两种神力,是以什么因缘加持的呀?佛告诉大慧菩萨:如来之所以用两种神力加持大菩萨,有四种因缘:“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

第一,“为离魔业烦恼”——为了远离魔业,远离烦恼。

第二,“不堕声闻地禅”——为使菩萨心胸开阔,不堕入小乘的心境。

第三,“为得如来自觉地”——为令菩萨证得如来自觉圣智。

第四,“增进所得法”——为了增进菩萨所得的如来自觉圣智。

为了上述四种因缘,诸佛如来都以两种神力加持大菩萨。如果不以神力加持,菩萨容易陷入外道错误知见的窠臼,生出诸多妄想,或局限于小乘所证的境界,这正是众魔”所希望的——不让菩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诸佛如来都以两种神力加持大菩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神力人中尊 大愿悉清净 三摩提灌顶 初地及十地】

如来神力人中尊,大悲本愿悉清净,菩萨初地到十地,三昧正受手灌顶。其中,“三摩提灌顶”指两种神力,三摩提就是三昧,灌顶是指手灌顶神力。

 

本门概要:

本门主要讲了“涅槃”的类型和内涵,以及“二种神力建立菩萨法界”等问题。世人常情以坏灭为涅槃;外道执神我,冥谛等为涅槃;二乘以灰身泯智为涅槃;这些总是妄想情量;离此诸过,则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之大般涅槃。两种神力加持,就是三昧言说加持和手灌顶加持。佛以两种神力建立菩萨法界。初地及十地菩萨,皆须仗佛力加持,方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