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门说完了世智聪辩和自觉圣智的区别,这一门大慧菩萨又问世论和佛法的区别,旨令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说通与宗通。佛在此门更明确指出,佛法唯说自宗通,其余的一切言说,若不指向自宗之通,就只会堕入世智辩聪的外道邪见,而离解脱道越来越远。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
“世间诸论”:指世间诸多邪见。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是卢伽耶陀,亦称“顺世论”。他们顺从世间凡流所计,否认过去世及未来世,否认轮回,认为人死后一切尽归于无,所以提倡现世快乐。
大慧菩萨对世尊说:世尊,您曾经说过,对于世间种种宗论见解及诸多辩辞,一定不要依附和修习!如果依附与修习,只会更加执取贪欲,更加无法接纳真理。也就是说,修习世论,会令大众离解脱道愈来愈远。世尊,您为什么这么讲呢?
【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着。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采集庄严”:采集,搜罗,广泛搜罗各种素材以显示其内容庄严伟大。
“不入真实自通”:不能证入自宗通的真实境界。
“自破坏”:接受邪知邪见而破坏自己的法身慧命。
佛告诉大慧:世间言论,无不是用种种文辞修饰,加以奇特的因缘联系、鲜活的譬喻比方、广泛宣说和庄严烘托,以显示其至高无上。外道以此诱引和诳骗愚痴凡夫,使他们沉迷于绮语和思辨,而无法契入真实的自心宗通,不能了悟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深陷妄想颠倒,堕二元对立的分别邪见。
凡夫愚痴迷惑,容易接受这样的邪知邪见,这是自破法身慧命,这样不断地妄想计著,就是心外取法,就不能觉知一切诸法唯是自心所幻现,而相续轮回不得解脱。
因此,外道的世间言论、种种思辨解说,根本不能使人摆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只会让人更加诳惑迷乱。
这一段佛陀概括说明了为什么不要习近世论:从世间论说的本质上看,世论无关自心宗通;从依止修习的效果看,越深入研习世论,离解脱道就越远。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
“释提桓因”:帝释天的异名。
“声论”:又称声明记论,是一类外道论派。
大慧,帝释天曾对众多的世论做了广泛了解和研究,并自己创造了一种称为“声论”的世论宗派。有一次,声论派下的一名弟子,以龙的形像显现,来到帝释天宫。这名弟子决心建立自己的宗旨,并誓约击败释帝天,毁灭其千辐轮车。他立誓说:如果不成功,宁愿斩断所有的头颅以认输。这名弟子发誓后,就以帝释天所造声论中的内容和帝释开展辩论,最终将帝释挫败。帝释因为自己所造之论有堕处而被击败,当然他的千辐轮车也被击破了,所以只好返还来人间。
这里佛讲了帝释天修习世论而堕的故事。这的疑问是:即便是外道世论,以帝释天之智慧福德,怎么会被一个龙身畜生打败?其实,建立宗派者,无不是执某一知见以为实而立宗。执任何知见为实,推敲到最后,都必然是与前因自相矛盾的结果。所以帝释天所造的声论,若不被畜生所破,也必会被他人所破。因为凡有建立,必有堕处。
【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着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大慧,就像这样,一切世间宗论,无非是华丽言辞、因缘联系、形象譬喻、庄严氛围,全都不能揭示诸法真相。即使是愚痴的畜生,都能利用种种世间文辞,迷惑住天人和阿修罗,令其深着生灭之见,何况是人呢?岂非更容易受邪知言辞的诳惑?因此大慧,应当远离世论,因为这些世论邪见全都是苦的根源,慎勿依附和修习!
【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
“破坏结集”:破坏正法。佛教的经典经过三次结集,所以此处“集结”为佛教经典之意。
“恶觉因见”:恶觉、恶因、恶见。恶觉就是颠倒觉,也就是本段所说的身体的感受或者思维意识妄想;恶因指异因或无因;恶见即邪见,如身、边、邪、取、戒等。
大慧,世论的观点,归根结底,只是讨论身体的感受或者觉知的境界而已。大慧,这样的外道论说,有百千种之多,到了佛灭度后的五百年,就会破坏正法。因为到了那时,恶觉、恶因和恶见炽盛,大众会对这些恶觉、无因邪论和恶见趋之若鹜,信受奉行,从而更加远离智慧解脱。
【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着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着自因缘”:执着自心所现的种种因缘幻相,简单说,就是着相。
大慧,世论这样破坏正法:他们通过用种种华丽文句、奇特的背景因缘联系、形象的比喻和庄严的气氛烘托,来宣说外道理论。他们执着于种种境相,而始终不能通达自性根本。
大慧,外道不能通达了知真如自性,所以只会对与自宗通不相关的世间理论,广泛发挥渲染,而说出无量百千门事。正如古禅师所讽:“道这个藏囊盖被,说别的气宇如王。”他们既不识根本,也不自觉他们所持之戏论是多么愚痴。
这是佛批评世论邪见的危害:一切世论的核心都不是实相无相之自心宗通,都无法揭示诸法的真相,所以他们只能用种种思辨技巧、言语修饰诓骗人。而佛所说的一切言句法义,无非令人悟入自宗之通,自心宗通才是佛教的核心和宗旨。这个自心宗通按现在语言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师尊 元音老人就曾说:“以是一切经论,所有法门,无不围绕着这一中心——明心见性——来阐扬发明,使人们得以觉破迷情,消除无明,离妄返真,就路归家。佛教之所以异于他教,超越外道者,其原因即在切中众生生死与还灭之根源,而此根源又在明心见性与否。故明心见性,实乃佛教之精髓,超生脱死之重要关键也!”
是则若教内诸方教学长者,不敢提倡明心见性;加之我等佛子也不肯在宗通处痛下功夫的话,那么佛法很有可能将只剩下谈玄说妙了,这就正印证了佛之预言:末法时代,世论邪见大行其道,破坏正法。是故我等佛子应当深为警醒啊!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 】
这时,大慧对佛陀说:世尊,如果说外道的世间宗论,只有种种的辞藻、因缘、比喻和庄严外表,没有自性之宗通,只是不断地分别计著的话,那么,世尊您所说的也算世间宗论呀!因为您为一切他方世界而来聚会的大众、天人和阿修罗等,用无量多、种种言辞譬喻向他们讲法。这是否也算没有自性宗通呀?您的言辞是否也应该归入一切外道世智辩聪之类的世论邪见呢?
佛批驳了世论之种种言说思辨技巧后,大慧又问,世尊您也为众生说种种因缘譬喻庄严言教,为什么就不算世论呢?其实,佛教没有排斥世间一切文辞修饰与思辨,相反,佛法善用一切世间方便。又,佛善用一切世间方便,无一不指向自性宗通,无一不是让人回归本有佛性。这才是佛法言教与世间言说的本质不同处。
【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着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佛告诉大慧:我不说世间宗论,亦不说来去之法,我只说“不来不去”。大慧,若有来者,则是因缘聚合而生;若是者去,则是因缘分散而灭。诸法无非因缘和合,本质则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诸法本质是不生不灭。我所说的如是教义,是不会堕世间宗论之妄想计著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所说的皆是:心外无法,一切法相,无非自心幻现,所以智者不会被有无等二元对立的妄想所转。——这是说,万法唯“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本无自性。觉察到一切相都是自心幻现,心亦不可得,便不再颠倒妄想。——这是说,“心”亦不可得,是故“妄想不生”。
妄想不生处,自然契入空,无相,无作之三解脱门,这就是我说的解脱。
接着佛又讲了一个故事: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报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种种受生现耶?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邪?无他世邪?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虚空耶?非数灭耶?涅盘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阴耶?无中阴耶?】
“瞿昙”:佛陀俗家姓氏。
“虚空,非数灭,涅盘”:非数灭,即非择灭无为,此处指三种无为。
大慧,我记得曾经在某处有一外道婆罗门来见我,进来也不问我是否有空闲,就直呼我姓而问:瞿昙,一切诸法都是造物主造出来的吗?我回答说:婆罗门,你所说的一切诸法都是造物主造出来,这是第一个世论。
他又问:一切诸法是本来如此,并非由谁造的吗?我再答:一切并非由谁造,这是第二个世论。
他又问道:一切诸法是恒常不变的吗?是不断变化的吗?一切诸法都是有生有灭的吗?都是不生不灭的吗?我说:这已经是第六个世论了。
他又问:一切诸法的本质是一个吗?一切诸法都各有不同本质吗?一切诸法都完全相同吗?都完全不同吗?一切诸法都是因为种种觉受而产生并现前的吗?我答:十一个世论了。
大慧,他又问:一切诸法都是不可预知的吗?一切诸法都是可预知的吗?有我的存在吗?没有我的存在吗?有此生吗?没有此生吗?有他生吗?没有他生吗?有解脱吗?无解脱吗?一切诸法都是剎那间变化的吗?一切诸法都不是剎那间变化的吗?虚空、非择灭以及涅槃这三种无为存在吗?瞿昙,这三种无为是有作而成的呢?还是非有作而成?人死后有中阴身吗?还是没有中阴身?
【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我惟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所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大慧,涅盘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指外道的神我。“义”指外境。“知”指八识。这句是说,外道认为是神我、诸根与外境,三者和合而生八识。
“不说因不说无因”:外道持异因论或无因论。
“涅盘虚空灭”:指虚空、择灭、非择灭等三种无为法。
大慧,我当时告诉他:婆罗门,如你所说的这些无不是世间之论。这不是我所说的佛法,这是你所执持的世俗之论。我只说:众生无始以来认假作真、妄想分别的习气,唯此才是世间诸恶、三界诸有的原因。由于众生不能觉悟实相,而产生妄想分别,进而心外求法,所以会如外道认为,是神我和根、境结合,而产生了思想认识和外界一切诸法。
佛法不是这样的!婆罗门,我不说异因,不说无因,只说能取和所取本不曾生,能、所等见只是众生的颠倒妄想罢了;一切诸法之相都是因缘所现,无不是幻。这并非是你和其余那些相续执取能所者所能明白的。大慧,涅盘、虚空、和非择灭无为,只这三种无为也并非实有。只是为去除众生执着,方便教化,故权分为三而已。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
大慧,后来此外道婆罗门又问我:是以无明爱业为因,才会有三有诸界吗?还是没有因,自然而有三有世间的呢?我回答说:这两种说法也还是世论。
他又问:一切法性都可以被归纳为共性和特性么?我答:这还是世论!婆罗门呀,乃至心识妄计分别外尘的微细相续,无不堕于外道世论。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
“非为、非宗、非说”:离作为、离建立、离言说。
后来此世论婆罗门再问我:可有非世论的法吗?我懂得一切外道世论的关键诀窍,我能善用一切文辞修饰、因缘描述、形象譬喻和庄严烘托的技巧。难道还有除此以外别的法么?
我再回答说:婆罗门,的确是有这种法!凡你所善者,皆与这种法无关。此法离作为、离建立、离言说,然而也不是不说文辞、因缘、譬喻和庄严。
【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着故。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着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着。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
“非非宗、非非说”:非非是双重否定。即,婆罗门便说,那你说谁的是正宗?正说?言外之意,我是一切道之颠峰,除我之外,更有其谁?
婆罗门又说:那么到底什么是你说的非世论呀?什么是你说的正宗之法?什么言论才算是你的那个正说呢?
我当时回答:婆罗门,的确有不是世论的真实正法。你们这些外道之所以无法知道,是由于你们颠倒分别,对于虚幻不实的外境认以为实。非世论法就是不生颠倒妄想,就是了觉有、无都是戏论。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因而不生颠倒妄想,不再心外攀缘,妄想永远止息。这就是非世论法,是我所说的佛法,而不是你所善的世法。
婆罗门,我简要地概括你们外道的见解:你们外道所说的,或是来或是去、或是生或是死、或是苦或是乐、或是隐或是现,或是身触觉受,或是所计著的种种相,或是三缘和合的相续轮回,或是爱欲,或是计著诸法的生因。婆罗门,凡此之种种的分别比量,都是你们的世论,而不是我之佛法。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思自通处”:思量其自所通达的地方,也就是按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来想问题。
“出于通外”:他认为自己是通达一切法的,所以认为佛说是出于自己通之外的,匪夷所思之论。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而我如是回答,他便告以沉默,不辞而别,然后用自己之所通之处,一一衡量思辨佛所说者,最后得出结论:此释迦族沙门,说诸法无生、无相、非因缘性,说一切相都是自心妄想所显现,若了别于此,则不生颠倒妄想。这些见解,不是我之善思善辩所能通达到的,实在太是匪夷所思了!
可见此婆罗门醉心于世间的名相之学,并引以为傲,所以佛对他报以种种善巧开启,他都无法契悟。同理,如果凡夫众生沉迷于依附和修习世论,也只会更加助长自己的执着,更加难以领悟佛法的真义。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大慧,这就是你先前问我,我为什么会说:依附和修习世论的种种辩说之后,只会更加接受贪欲,而不是正法。
大慧接着问说:世尊,那什么是接受贪欲?什么是接受正法呢?
根据这一问题,佛再次说明了佛法和世论之不同:
【 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着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佛告诉大慧菩萨:所谓贪,就是或分别取舍,或沉迷于味、触等感受,执著外境,堕入二元对立的分别见,从而五蕴积聚,此为众苦之因,由是而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有这些过患,都是从贪爱起的,这都是受世间诸论熏习的结果。亦或由贪爱之浓重,因而才创造了世间诸论的宗派。我和诸佛称此为贪。这就是我所说的摄取接受贪欲,而不能接受正法。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善知上上地”:真实通达最了义、极究竟处。
“一切性”:因计著分别才有一切性,故此处解释为分别。唐、魏等译本此处都采用“分别”一词。
大慧,如何是接受正法呢?就是觉知一切诸相唯自心所现,了见人无我、法无我的真相,不生颠倒妄想,了知究竟处,离心意意识,而得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无量行愿,于一切法都无所住着,无功用行,而自然自在无碍,这就是佛法。佛法不堕任何知见、任何虚伪不实,不堕任何妄想分别、二元对立。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道无因论认为四大不是从因缘得生的,四大常住不变,所以是常见。
“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见诸法转变,便认为造物的外因坏灭,所以并无因缘果报,是为断见。
大慧,多有愚痴外道执着于二元论,或持常见、或持断见,这都不是智慧之人。外道之见,归根结底,要么认四大是实有的常住而堕常见;要么认因果实无而堕断见。大慧,在我看来,从未有过生灭住相。以无一切相故,权且假名为佛法实相。大慧,这就是我所说的世间贪欲法和出世正法的不同,你和其它大菩萨应当修学。
这段说的是如何才是“摄受法”:离一切法、实无一法才是正法,是解脱,具足一切德能,是诸佛所证之上上境地,权安名字为“佛法”,故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摄受法,识得宗,便是证得“解脱”——其实到这里,说解脱也是戏论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
世尊重颂曰:一切世间宗论,都是外道妄说。外道妄计能造作者和所造作之诸法,而不识根本,所以,无论他们运用多么缜密的思维、多么华丽的言辞,都无法彻底通达究竟的自性宗通。
【唯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
唯此本自具足的自性宗通,才是究竟明澈,远离能作和所作。所以我为佛弟子详说,以令你们远离世论。
【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
究竟宗旨处无一丝心、量可见,无对立二边可观察,能取和所取都非实有,是远离断、常两种知见的。
【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
乃至凡是随心识迁流,稍有住着,便会堕世论。古德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相反,若能时时不被一切妄识所转,是人便见实相,是为见自本心。
【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
所谓“来”就是境尘生起,所谓“去”就是境尘散失,了知一切来去,无非因缘聚散离合,本不实有,诸法本来寂灭,则妄想不再生起。
【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
至于说有常无常、有所作无所作、现在世或者过去未来世等诸如此类者,这些人都只是自诩通达罢了,他们不过是善诸世间邪论而已,不是达佛法之宗通。
本门概要:
本门从大慧菩萨问佛为什么要远离世论切入,引出对于佛法自宗通和外道世论的辨析。
佛首先描述了世论的特征、本质和依止的后果,又举声论弟子推翻老师的立宗这个例子来说明,世论终归戏论,是压根站不住脚的。佛还预言了末法时代,外道世论将破坏佛法。
其次,佛对比阐述了什么是佛法自性宗通。佛以婆罗门造访问法事件为例,指出佛法与外道世论的区别只在于自心宗通,也即明心见性。佛法百千方便,唯指明心见性;唯此明心见性,方是佛法。
最后,佛重申了习近世论者摄受贪欲而不摄受正法的弊端,并再次指出,正法就是本自具足的自心宗通,唯此方能永离断常谬见。